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资合理利用对实现我国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外资的行业关联从出口升级的视角再次探讨这一问题。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统计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的匹配数据,从行业内水平溢出、产业间垂直关联等多个维度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文章发现:(1)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外资水平溢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质量提升效应均显著,其中后向关联效应最大。(2)外资水平溢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渠道分别通过研发效应、中间品投入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得以实现。(3)异质性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为突出。文章为外资利用与企业出口质量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微观证据和理论依据,能够为当前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引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3.
《世界经济研究》2019,(11)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升温,出口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大,近邻企业的出口信号对企业出口决策变得愈发重要。文章运用2000~2006年中国经济功能区内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考察近邻效应对潜在出口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总体而言,近邻效应对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决策影响显著。近邻出口企业密度越大、正向出口信号越强,越能促进潜在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第二,正向近邻效应主要通过降低潜在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固定成本和提高预期利润率来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第三,从企业进入后的出口表现看,近邻效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逐年下降,从第三年开始影响效应基本消失;从企业所有权异质性看,民营企业受到的近邻效应影响大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基本不受近邻效应的影响;从企业生产率差异看,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决策更依赖近邻信息;从资产专用性的视角看,资产专用性特征越强的产品,近邻效应对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进入影响越大;从贸易中间商的视角看,贸易中间商风险识别能力越强,近邻企业追随贸易中间商出口的可能性越大。总之,文章试图从近邻效应的角度,为企业应对贸易不确定性提供一个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切入,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对其FDI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水平和垂直出口溢出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其中,水平出口溢出方面,出口导向型行业FDI的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远大于市场寻求型行业中FDI的出口溢出;垂直出口溢出方面,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前向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世界经济研究》2019,(12)
文章使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基于出口经验溢出视角构造四个毗邻效应代理变量,采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判断这几个变量性质,并进一步采用扩展引力模型考察毗邻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进入、退出和销售)的影响。研究发现: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有显著影响,即其可能对出口固定和可变成本降低都有利;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出口进入/退出,采用2SLS估计企业出口销售,结果表明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会对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企业出口退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目的国与中国距离越近、市场规模越大、与任一已有市场有共同官方语言且企业生产率越高、以往出口目的国数量越多,则越有利于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越不利于出口退出;企业在进入某一出口市场的初期退出该市场的风险也更大;以上结论在基于企业性质分类样本回归中存在一定异质性,但采用不同计量方法时稳健。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形成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应对私营企业在融资、税收和研发上给予更多补贴和政策支持,激发各类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外资进入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外资进入自由化对本土企业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不过两类外资进入政策调整的负向溢出效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外资进入自由化越倾向于促进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外资进入自由化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就业资源再配置效率改善和低效率企业退出是外资进入自由化促进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外资进入的经济效应,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引资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作为政策冲击,利用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显著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成本加成,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结论可靠;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规模较大、生产率较高、加工贸易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FDI(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分析发现,虽然FDI对我国总体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内外资企业的角度看,两部门不仅在贸易发展上具有非均衡发展趋势,同时理论和实际研究还表明,外资企业不一定会时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增长产生积极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产业自主创新、实行更优的产业发展与引资政策,是促进我国内资企业贸易发展与竞争力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外溢效应研究:基于垂直联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企业调研数据,本文从垂直联系视角考察了FDI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外溢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垂直联系有利于企业创新与技术溢出。并且,与水平溢出相比,垂直联系渠道发生的溢出更为显著。对垂直联系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拥有外方合作伙伴、位于工业园或出口加工区、加入商业协会、企业拥有较高的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进口产品份额较高、受国外教育经理的人数比例越高,这些因素均有利于企业垂直联系的建立。然而,企业的出口倾向对前后向联系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位数回归法。本文考察了外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FDI的技术外溢,而市场竞争、技术差距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则不利于FDI的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和投资环境的正向影响分别在内资工业产出条件分布的高端和低端最为显著:经济开放度和技术差距的负向影响分别在条件分布的低端和高端时最为显著;而市场竞争对外溢的负向影响则在条件分布的中间位置时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江苏和广东是我国FDI流入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同时流入两省2/3的资金流向工业。本文检验了1995~2006年间江苏与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检验了FDI外溢效应影响因素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和R&D对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省利用FDI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外资效应探析——基于广西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商引资热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利用外资力度。论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广西产业结构变异度与利用外资水平变动程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试图说明利用外资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提出广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低层次产业特征,使得外资的推动作用出现了替代效应,现阶段区外境内资金正在逐步替代外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因此,广西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应重视区外境内的投资,重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入”与“挤出”效应——来自中国数据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数据,对FDI与中国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在短期内,FDI对国内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国内投资对FDI也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Aitken and Harrison(1999)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定量检验我国的FDI溢出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①结果显示:(1)我国FDI存在正的产业内溢出效应,但由于受其他产业FDI的抑制,FDI产业内溢出净效应有限;(2)FDI产业间溢出效应远大于产业内溢出净效应;(3)外资对我国内资企业市场选择效果显著,但这种作用小于FDI的溢出效应;(4)开放度越高的产业外资溢出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福建省就业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就业的影响;着重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第二、三产业就业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没有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需完善宏观调控,加强政府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对外投资效能;优化投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以此来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外资对中国电子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利用1996—2001年期间电子行业的9大部门和4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并按照无形资产比率、出口比率和国有资本比率对43个细分行业进行了分组检验,我们发现,1996—2001年期间中国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的行业呈现较大的波动。在无形资产比率高、出口比率高、国有资本比率高的行业,外资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在国有资本比率低、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外资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国有企业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说明国营企业引进外资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学习跨国公司经验的途径。而且,跨国公司通常被高生产率的电子行业所吸引,在这些行业溢出效应明显存在,但对于一些外资比率低的电子行业,这种正溢出效应不显著。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electronics industry. Using panel data of 9 major sectors and 43 sub-sectors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1,and doing group test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intangible assets,the export ratio and the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 of the 43 sub-sectors,we find that during 1996—2001,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 showed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of FDI and large fluctuation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industries that have high intangible assets ratio,high export ratio and high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FDI played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an in industries that have low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 and low technology conten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promoting labor productivity,indicating that introducing foreign investment is an effective long term route to lear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xperience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oreover,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always attracted to higher productivity sub-sectors,implying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in these industries,while in sub-sectors with low rate of foreign invest-ment,the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如何来评价和监控外商直接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问题出发,在系统的分析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处上,试采用PSR模型的相关理论,从FDI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以及人类FDI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所作出的响应三个方面建立了包含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