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启年,是全面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第一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重点投向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上半年,新疆认真贯彻和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用于农业的投资22.18亿元,同比增长28.3%。2006年上半年,全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05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保证,为新疆农业丰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李铁成庆阳地区耕地面积680万亩,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中山地面积占到60%,水地仅占5%,且十年九旱,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面对如此艰难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如何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在反复实践、不断完...  相似文献   

3.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吕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总产先后登上18亿斤、20亿斤、22亿斤三个新台阶,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产22.14亿斤,比1978年的15.06亿斤增长47.0%;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到新的水平,农技推广网络逐步健全,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由1978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35%以上;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全区共建成基本农田541万亩,人均1.9亩,经济林面积达到200万亩,草地面积109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25.2%;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4.
王常威 《魅力中国》2013,(19):362-36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农田等耕地的灌溉、农村人畜饮水等问题而修建的田间灌溉工程,包括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引水工程及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等等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全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管理措施,对于减少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保证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属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如1993年底全市有耕地643.0万亩,比1978年减少61.1%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1万亩,而农村人口每年却以1.0%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已由1978年的1.9亩下降到1.6亩,因此,合理使用和保护耕地问题已成为当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幼龙 《中国西部》2014,(21):133+135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灌溉规划,也是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工程的设计工作也则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以方便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应以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靠农民投工投劳建设的。截至2003年,中国19.5亿亩耕地中,还有11.1亿亩靠天吃饭。过于粗放和陈旧的渠道系统让中国农村渠道灌溉利用率只有30%-40%.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陕西》2006,(9):46-47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力争五年基本实现陕南农民人均1亩、关中1.5亩、陕北2—3亩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决定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拿出1亿元,设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专门用于农民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材料费补助,鼓励和扶持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省水利厅编制了《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实施。 就这笔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标准、申报程序、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问题,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润锁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抗战前后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中国招标》2013,(35):11
中央财政下达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8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全部下达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80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面,加快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632.16亿元,其中的470.1亿元,通过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改造、整县推进"的方式,全面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了农业大县并向牧业大县延伸,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甘肃节水灌溉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忠 《发展》2008,(5):47-48
我国西北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半干旱地区降雨量虽可以从事旱作农业,但由于降水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农业仍高度依赖于灌溉。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2.71亿亩,人均2.9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7亿亩,人均1.16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40%。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发展中,做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使这项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文中阐释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我区各地各部门围绕党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7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682.1亿元.增长7.4%;林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1.7%;渔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5.7%;牧业增加值376.4亿元,增长1.8%.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分析,需要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着重突出其建设质量与水平。促使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现有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再提升其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主要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制定出相应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等,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增长及其现代化发展。同时,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其施工建设与管理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本文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攸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年办好一两件大事,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工作思路,把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作为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来抓,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道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3.4亿元,在1992年的基础上年均递增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比1992年增加1780元,年均增加296元,1997年进入全省第一批农村小康县。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前些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县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河道…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潜力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土地整理的背景与现状。1.1 土地整理的背景.我国近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很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在迅速的减少,耕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战略性问题。从数量上分析,我国耕地的总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耕地1.59亩,为世界人均的43%,其中有7个省级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400多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从质量上看,我国的耕地总体质量水平低,大量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而优质高产田较少,其中有灌溉设施和水源保证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9.8%;  相似文献   

19.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的建设以及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农作物生产与种植的关键性问题,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否能够有效建设直接关系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是抗灾防洪的关键性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的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2月6日,河南、安徽、山东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60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753万亩.有632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另外,有393万人、194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系统被荒废和被“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