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2.
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既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必然要求,也是各国刑事诉讼程序的通行做法。但是,我国长期坚持“以侦查为中心“,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对侦查权缺乏有效的司法控制。这导致了实践中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首先从侦查权的概念、性质入手,通过比较和分析域外各国有关控制侦查权行使的制度和经验,并结合我国侦查权行使的司法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就刑事诉讼本身来看,由于它主要解决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刑事诉讼中,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国家与被告人之间本质上的不平衡,这是由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这种不平衡并不因其本来的存在而必然合理。探究控辩平衡意义中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通过诉讼制度的重新布局来矫正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的现状,通过保障被告人人权及采取其他相关措施以达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释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理念的含义,并基于重树的人权保障理念,从人权保障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的立法宗旨和程序设计、证据展示制度、保障律师享有单独会见权和侦控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律师的在场权等方面阐明了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叶高峰 《魅力中国》2010,(30):194-195
近年来,随着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国外司法制度的不断研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在国外司法界正方兴未艾的它山之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引入并试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试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对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及条件规定不一,造成“同罪不同罚”。  相似文献   

6.
夏青 《魅力中国》2014,(8):338-338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也得到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附奈件不起诉制度源于日本和德国,在我国,早在入法之前已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尝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的又一举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来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本文对于该制度程序设置方面的一点思考源于德国该制度构建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与德国的比较法研究和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的现状分析,探究在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作出是否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7.
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诉法》的修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是加强人权保障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它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加民主化、现代化。修改后的(刑诉法)必将牵动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以更快的步伐向前迈进。但与此同时,它也向处于刑事诉讼中间环节、其活动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并对《刑诉法》的实施区行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如何适应这一重大改革,以更加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8.
2012刑诉法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蕴涵着独特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对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方针,化解社会纠纷,实现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在剖析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表达了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陈昊博 《魅力中国》2011,(20):172-172
支持起诉作为一项制度在《民事诉讼法》总则第十五条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这使得检察机关在办理支持起诉案件时困难重重。从现实情况来看,司法实践没有统一的规范性做法、理论界没有形成通说,也是目前检察机关在办案时遇到的又一大困难,因而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明确,才能使检察机关受理支持起诉案件得以通畅。  相似文献   

10.
从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力图阐明沉默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权保障的历史,从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我国的诉讼模式及刑讯逼供的根源中论述沉默权制度刑呈诉讼中最大的人权保障机制,从当今迈向法治和城市化的中国及国际刑事诉讼发展趋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构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卫林 《理论观察》2009,(1):103-10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为解决自侦案件的外部监督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制度创新,具有有效制约权力、拓展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凸现人权保障和追求程序公正等功能,几年来的实践对此有充分印证。然而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制度的预期功能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以期制度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2.
陈昊博 《魅力中国》2014,(14):321-321
成本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在会计学与管理学中对于成本控制都有精确的计算方法。从基本原理层面看,任何制度规范的实施都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亦不例外,也存在着制度运行的成本。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控制成本对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运行的效率而言具有提升作用。然而成本控制又不能过低,否则非但不能提升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实际效率。还有可能使该项制度寸步难行,其中的界限便是边际成本。本文以法律经济学中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为分析方法.阐述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存在基础以及如何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成本控制在最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是否有申诉权,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为了统一司法,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在将不批准逮捕决定理由说明书送达被害人的同时,赋予被害人对不批准逮捕决定的申诉权。法律上应当规定被害人对不批准逮捕申诉的接受机关以及这一权利具体行使的规则和程序,还应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所谓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暂时不予起诉,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义务,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不再对其起诉,诉讼程序随之终止;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要对其进行起诉,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暂缓起诉在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及我国台湾都有明文规定,但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仅明确了检察机关有起诉权和不起诉权,对暂缓起诉未予涉及。法律专家认为,暂缓起诉制度符合当前国际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刑罚个别化的刑事理论,有助于刑罚教育功能的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当前积极研究和推行暂缓起诉制度作为检察实务中公诉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对有效地追究刑事犯罪和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保障人权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杰  曾莹 《魅力中国》2013,(22):323-323
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源于英国的少年司法程序,它是刑事司法领域维护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理解和适用该制度并作出积极应对。对于指导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昊博 《魅力中国》2011,(14):153-153
检察机关督促起诉作为一个明确的制度性规范还未进入到《民事诉讼法》中,但是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办理督促起诉的案件已屡见不鲜,带给司法实践最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阐述检察机关督促起诉的立足点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司法实践才可畅通,否则检察机关在办理该类案件时的行为一定会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陈昊博 《魅力中国》2014,(25):296-296
调解作为社会矛盾化解中的重要手段在行政执法和司法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同时调解工作也是司法改革将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实施也应当坚持支持和解的做法,尽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这样不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维护,同时司法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由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中的支持和解原则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价值、形式价值和效率价值,所以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当始终将该原则贯穿于支持起诉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金涛 《魅力中国》2009,(27):171-172
新中国建立后检察权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其内涵也有多次变化,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检察权体系,但实践证明其并没有如制度设计者设想的那样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现存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显现出了诸多的问题,刑事诉讼程序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都存在着粗放发展的弊病。要实现检察权的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对检察权作出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罗春强 《老区建设》2014,(16):30-32
检察机关集中参与了职务犯罪侦查、决定逮捕、审查起诉、不起诉、犯罪预防等过程,因此,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利显得尤为紧迫。以南昌市东湖区检察院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利工作为视角,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力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其地位与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有所不同.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明确承认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但从司法实践看,被害人的这种当事人地位和权利因种种原因还受到较大限制,使得被害人不能充分有效的参与刑事诉讼.本文在具体分析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刑事诉讼被害人在起诉阶段中的诉讼参与权、完善被害人之诉讼代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期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对被害人的刑事诉讼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