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确看待我国钢铁工业的高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钢铁工业高增长的成因及特征从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连续三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持续高增长。2001年全国产钢15266万吨,比上年增加2416万吨,增长15.8%;2002年产钢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22万吨,增长20.67%;2003年预计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比上年增加3000万吨以上,增长20%左右。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后,到2002年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今年仍将保持世界首位。我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也显著增长,2001年为18.5%,2002年为20.5%,2003年预计也在20%以上。国际钢铁协会发表的资料显示:2002年全球产钢超过3…  相似文献   

2.
广东钢铁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前发展较慢。1958年广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结束广东“无钢”的历史,1970年全省钢产量仅14.35万吨。改革开放以后,自1980年至1990年十年间,钢产量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1989年全省钢产量突破了100万吨,进入全国年产钢百万吨级省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2000年中国钢铁大会在北京举办。逾千名政府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我国钢铁行业历史上最大的这次盛会,与会者围绕世纪之交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各抒己见。我国已成为钢铁大国。产钢量居世界第一。如何发展为钢铁强国,是代表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他们对实现这一目标表现出巨大的信心、热情和智慧。加紧淘汰落后企业年产钢超亿吨曾经是几代钢铁工人的梦想。而今‘我国已连续四年产钢突破1亿吨但来自我国冶金行业的代表并没有大多的喜悦1亿吨钢在他们心中结上了一个疙瘩。国家冶金工业局局长蒲海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尽管年产钢超过1亿吨,但我国…  相似文献   

4.
太钢“八五”后二年和“九五”建设项目资金筹措问题探讨王福淇“八五”和“九五”期间,太钢将建成年产250~300万吨钢规模的以不锈钢、电工钢为主的第一流优质钢、合金钢生产基地。“八五”计划达到年产钢230~250万吨,铁190~200万吨、材(坯)18...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06,(3):5-5
鄂州吴城钢铁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四家重点钢铁企业之一,现有4×30吨EBT炉和2×40吨LF炉、R6米三机三流和R8米四机四流连铸生产线各一条,30万吨棒材和4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各一条,形成了年产100万吨钢、7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产品遍销全国。公司总资产6.4亿元,年上缴利税3000万元。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正在兴建的EBT、LF炉除尘系统,采用国内成功的高压变频,脉冲布袋除尘技术,其除尘率可达95%以上,收尘量每吨钢达到12公斤,年收集粉尘12000吨。为解决水资源紧张,费用较高,排…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洋  彭中 《经济师》2003,(10):73-74
建国 50多年来 ,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年产钢量从建国初期的1 5 .8万吨发展到 1 996年的 1亿多吨 ,一举跃居世界首位。从这以后 ,中国钢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数量上的优势并不代表竞争力上的优势。尽管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但与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等钢铁强国相比 ,在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和能耗、市场营销策略、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略谈冶金工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刘彦利一、冶金工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性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以来,钢铁工业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形成了年产1亿吨钢的生产能力,80%的钢铁产品已经达到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600多座转炉,年产钢超过4亿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转炉采用较为落后的湿法除尘,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薄弱环节。湿法除尘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北京·松下有限公司彩色显象管生产线将于7月底投产。这家我国目前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出资50%,计划年产彩色显象管181万只。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钢铁工业在未来5年如何进行 结构调整?如何适应中国加入 WTO后给钢铁业带来的激烈竞争?这是 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广东钢铁工业的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钢铁工业步 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全省粗钢产量 从1978年的36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303万 吨,增长近10倍。两个骨干企业——广 钢和韶钢,“八五”以来实施了“精干主 体、分离辅助、分类经营、搞活企业”的 战略方针,分别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和集 团公司,“广钢股份”和“韶钢松山”股票先后于1996年和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  相似文献   

11.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开发海外矿产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了恰那铁矿,年产铁矿石1000多万吨,已累计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1亿多吨优质铁矿石;在南非建设了年产40万吨的铬矿矿山和年产12万吨铬铁的冶炼厂,产品销往中国、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在矿产资源开发及其贸易方面,中钢集团在行业内一直拥有重要影响力。此外,中钢集团还涉足冶金科技研发、国际货运、招标服务、期货经纪、投资发展等多个领域的业务。2001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持续保持了高达20%的增长速度,国内钢铁企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究竟需要多少钢”是近年来钢铁界人士一直在探讨的热门话题。美国和日本的钢产量都是在1973年达到饱和点的,当年美国产钢1.36亿吨,日本产钢1.19亿吨,以后钢产量逐渐下降,维持在8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我国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当时有的专家曾提出国内钢产量不宜搞得太多,达到1.2—1.3亿吨就足够了,但实际上以后的几年钢产量逐年不断增长。2000年产钢12850万吨,“九五”期间平均年增长钢663万吨,平均年增长率6.15%。近两年钢产量更是迅猛增长,2001年和2002年全国分别产钢15163万吨和182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8%和20.2%,由此引起“…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在曲折和前进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产量逐年增加,1996年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钢产量达1.28亿吨,比1990年翻了将近一番。进入21世纪,钢铁工业增速加快,2003年钢产量达到2.22亿吨,成为世界上钢年产量第一个超2亿吨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大,我国钢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钢厂的数量由1990年的16家增加到2003年的53家,总的趋势是地理分布改善,集中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强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丽萍  王跃 《经济论坛》2004,(16):36-37
一、中国钢铁产业的总体情况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素材型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直接关联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钢铁产量从建国初期的每年15.8万吨发展到1996年的1亿多吨,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相似文献   

15.
军钢□罗国亮,钢铁企业的骄子□罗国亮新兴铸管集团公司是军队唯一的钢铁企业,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军钢”。它具有年产钢5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20万吨、水泥1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军模范企业。1995年...  相似文献   

16.
动向     
《商周刊》2013,(14):15-15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正式开工 6月28日上午,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在日照市正式开工,该项目为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重点项目,设计年产铁810万吨、钢850万吨、钢材790万吨。副省长张超超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二元化、小型化和分散化并存。我国既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大企业,又有占企业数98%以上的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二元化特征显著。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企业并不大”,在诸如机械、电子、石化、汽车、钢铁等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的产业中,我国企业规模过小的现象尤为突出,例如,在钢铁工业中,企业最小经济规模一般为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而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量仅有900多万吨,我国拥有的钢铁企业占世界钢铁企业总数的2/3,产钢却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是1958年建厂的国有企业,原设计能力为年产钢10万吨。建厂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持续23年盈利不亏损的良好经营业绩,综合竞争实力也有明显提高。目前已形成资产总额100亿元,拥有职工4万人的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全国第13大钢铁企业,并进入世界产钢100强企业之列。2002年,集团公司产钢412万吨,产铁348万吨,产材3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利润4.3亿元,继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农垦系统的现状截至2004年底,在全国农垦系统各类国有企业8100多家中,有国有农场1928个,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有350多个。全国农垦系统总人口1244·52万人,职工339·55万人,其中在岗的298·52万人;土地总面积37817·25千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826·66千公顷。2004年全国农垦系统实现生产总值117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5个百分点;盈利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上缴税金61亿元。全国农垦系统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2·4%、29·9%和27·7%。2004年全年生产粮食1666·23万吨,商品率84·2%,棉花…  相似文献   

20.
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与结构调整□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卢世琛一、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1976年,“十年动乱”终于结束。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我国的粗钢铁产量于1978年首次突破了3000万吨的大关。其后,钢铁工业登上了快速增长的列车,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