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卫视曾以“《潜伏》2+1”编播和营销,列入2009年电视营销案例和电视广告推广成功案例,受到总局“推广国产优秀电视剧”肯定。其运作方式既是重庆卫视多年编播季的延续,也是电视剧单剧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实质是为观众提供更多“收视延伸”,即利用内容关联性实现更多观众的延伸收视。  相似文献   

2.
2008,电视剧收视地位显赫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电视剧为观众收视时间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尽管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间在逐步减少,但全国主要城市人均收看电视剧的时间仍高达近1小时,占人均日收视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在几大主要城市中,电视剧类的收视时间都是最长的。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8,(7):92-94
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电视剧为观众收视时间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尽管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间在逐步减少,但全国主要城市人均收看电视剧的时间仍高达近1小时,占人均日收视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在几大主要城市中,电视剧类的收视时间都是最长的。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当地老百姓打开电视喜闻乐见的频道,拥有最为忠实和稳定的本地观众;他们是企业进驻区域市场必会选择的广告投放平台,企业的营销活动很多都需要他们支持;他们代号“本地一套”,有的甚至常年位居本地收视前三甲;他们也是各大卫视频道在各地收视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也是本地城市电视台的劲敌……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下一个荧屏热点还是昙花一现? 3月的国内电视荧屏因为33集电视剧《生存之民工》的热播而生色不少,该剧在西安、哈尔滨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南京电视市场,它以13.1%的高收视位居央视一索福瑞南京市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第2位。  相似文献   

6.
全国省网数据显示,CCTV-8电视剧频道今年一季度以0.51%的收视率排名稳居全国亚军,频道一季度收视全面超过2007年,多个剧场收视上涨幅度超过10%,“青春剧苑”、“大剧场”、“黄金强档”收视抢眼。黄金时段“青春剧苑”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黄金强档”首播多部精彩剧目,带动剧场一季度同时段排名第二,仅低于CCTV-1,占据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广告投资价值凸显。  相似文献   

7.
打造服务性和公益性 放眼望去,如今的中国电视,应该说90%都是电视剧频道,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频道打的都是“农村牌”,都在争夺农村的收视。农业电视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媒体,体现服务“三农”的宗旨,并不是简单收视问题,是引导农民致富、关注新农村建设、反映农村在税费减免之后的面貌等。农业电视媒体更多不应该是“娱乐”的概念,而是“服务”的概念。对于此,农业电视媒体应该有一套战略性的规划,应该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里面农民的真正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置对象性的节目,来满足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8.
蓉生  蔡利 《广告导报》2005,(9):84-85
假日节目是一个新的电视收视增长空间,不仅为电视媒体带来与平常不同的频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更成为频道竞争力和市场表现的集中展示舞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央视和省级卫视展开的争夺全国收视份额的竞争日益激烈,省级卫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并围绕电视剧首播独播权展开了新一轮较量。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各大电视媒体都在寻求以自身资源为依托,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一条具有差异化特色的电视媒体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电视剧,这是摆在各个电视机构面前无法躲避的爱恨交加的纠结问题。一方面电视剧带来高额的收视率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另一方面电视剧强大的娱乐功能或多或少影响到“新闻立台”的一贯传统,而且。收视贡献大,投入大,经营风险当然也就大。  相似文献   

11.
杨宁 《广告导报》2005,(12):129-129
2005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将中国的电视媒体的品牌化建设推向一个高潮,但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更加细分、精准的市场、品牌定位背后,依然缺乏有力的内容支撑,电视剧依然是大家共同的“救命稻草”。央视以60万元一集的高血本买下《京华烟云》的独家播出权,创下中国电视剧购买价格的新高!而《大长今》的收视佳绩,除了电视剧本身的精彩之处,更要归功于电视剧的策略营销和有力宣传。而定位于电视剧频道的地方台,由于其在电视剧的播出、编排方面注重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稳稳地抓住了一批忠实观众群。  相似文献   

12.
柴文进 《广告大观》2006,(7S):98-99
理由一:观众喜爱电视剧电视剧是全国电视媒体播出和收看的重中之重,省级卫视、地面频道的电视剧占收视比重超过50%(据CTR)。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收视比重也占到了25.8%(据CSM),是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电视剧成为企业广告传播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悦路  王琥 《广告导报》2007,(9):122-123
改版,几乎成为各家卫视提升收视份额的杀手锏。之所以大家都在不断求新、求异、求变,是因为现在的卫视早以不是当年大家各守一方、相安无事的时候,已到了淡化区域概念、细分收视市场、重塑个性品牌、争抢品质客户的时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卫视都意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过去那种“综合性”的模糊面孔已经难有竞争力,个性化定位的凸显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各省级卫视纷纷改版,重新定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南京地区“城市台现象” 一直以来,城市都是电视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基本保持“中央、省强而城市弱”的格局,中央台实力雄厚,省级台一支独秀,而东道主的城市台则无论收视份额、广告收入都呈萎缩态势,夹缝中勉强生存。  相似文献   

15.
张毛毛 《中国广告》2003,(10):129-130
中央台电视剧频道(CCTV—8)5月26日再次改版,崭新的频道形象给电视荧屏带来了新气象,本文就电视剧频道的改版,从栏目定位、剧目编排、收视变化、观众满意度、广告项目等多角度对这次改版作个回顾。电视剧频道从1999年5月3日正式开播以来,在节目构架上不断改进,一切为特定受众服务,通过"分众化"的策略,实现"大众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浙江卫视发展迅速,挺进了全国省级卫视的前三甲,达到了全国收视第二、覆盖第一。但是在这一切成功辉煌的背后,从最初立下军令状后的破釜沉舟,到“总监陪你一起加班”,夏总监形容2009年是“咬牙切齿”的意念,大家都是“众将士团结结一心,一步一个血印”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45集晋商题材电视剧《乔家大院》2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以来,收视走势一路上扬。在北京、兰州、西安等市的2月电视剧收视排行中高居榜首,收视率均突破15%大关,在兰州市甚至达到32.7%的高收视率。另外在成都、武汉、沈阳、哈尔滨、重庆等市的2月电视剧收视市场中也表现相当杰出,收视率基本保持在8%左右。连该剧导演胡玫都表示“收视率高得我有点晕”。  相似文献   

18.
说国内电视荧屏2月是中央电视台的天下并不过分,春节联欢晚会与元宵晚会在各地电视收视市场上大多进入前五位。为避免鸡蛋往石头上碰,各地电视台2月大多安排的是二轮剧、三轮剧的播出,首播电视剧非常有限,电视剧市场收视表现平平。  相似文献   

19.
刘洪斌 《广告大观》2005,(8):110-112
近年来,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表明,2004年1—5月,全国省级卫视48%的收视贡献来自于电视剧,省级地面频道与市级地面频道的这一数字分别为49.4%与48.8%,三者皆接近50%。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33个城市156个频道共播出1500余部、18万余集电视剧,比2003年增长了5.8%;年度电视剧广告投放总额占到电视广告投放总额的44.1%。  相似文献   

20.
同质化电视节目于某一时段“扎堆”播出,对电视频道和观众而言都是弊大于利的。表面上看同一类型节目在不同频道播出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一定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然而集中化的收视体验造成观众注意力被稀释、审美周期缩短,极易形成审美疲劳。一方面,电视观众手持遥控器却无从选择,逐渐形成单一的收视兴趣;另一方面,电视制作方养成“搭顺风车”的投机心理,从而形成了同类型节目一窝蜂上、一窝蜂下的电视乱象。很多从事真人秀制作的电视业者向笔者抱怨“观众口味越来越刁”、“节目寿命越来越短”,主要原因就是电视行业节目同质化即“扎堆”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