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领导者无法了解自己的错误,就会把整个组织带向危险的境地。员工"管理"老板听起来似乎有些离奇,而且几乎没有人相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对于老板大权独揽、员工唯命是从的管理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员工要"管理"老板首先,从公司层面上来说。"管理"老板其用意在于找到一种身为员工的积极行为模式,在组织体系中真正建立起上下交流、自我负责以及同心协力的合作关系。如果一个公司或团队的各级成员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组成一个行动整体,那么这个公司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2.
管理老板     
王三强 《英才》2003,(1):29-29
针对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板所做的调查,对做老板的人和希望做老板的人都是有益的启示。员工们对自己不喜欢的老板的评价覆盖了领导者个人素质、人格魅力、管理领导能力的各个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领导难做。正如其中一位受访者所说,成为老板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只要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注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老板。对于已经是企业领导者或立志要成为老板的人来说,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提高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3.
黄彤彤 《公司》2004,(5):5-5
《汇特云天.重拾团队激情》一文中所述的费森迅自认是个和气、公平、爱员工的老板.但是.如果他不能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他就算不上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看了3位专家的建议后.我也想给汇特云天支点招: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企业培训效果到底如何呢?说实话,作为一个培训师,我的确感觉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培训师拼命培训员工.老板也愿意加大力度培训员工.可成绩却不理想呢?培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逐步由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企业要走向人本管理,第一步是学会尊重。不少的管理层常常感叹:现在企业中的快乐员工越来越少,却不知道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缺乏应有的尊重。员工们很努力地工作,却总是得不到老板或主管们的认同。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要办好一个企业,固然必须摆平自上而下的利益关系,让处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在发挥自己在企业中作用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回报。但是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取得相互尊重,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快乐同样是企业管理的大事。从…  相似文献   

6.
老板和员工就像是来自两个星球,一个来自金星.另一个来自火星,如果没有交流.就很容易发生误解。本书揭示了老板的思维,同时也披露了员工的想法.让老板和员工都能明确了解对方的需要,真正使企业成为实现各自价值,满足各自需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中层对老板最不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中外管理》2005,(3):50-51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中层的执行。但员工满意度调查却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甚至低于基层员工老板最倚重的“干部”,恰恰成了不满最多的“员工”,这不能不令老板们警惕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李泽楷的企业家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的达沃斯会议对新经济型企业领导者素质的讨论结果是:传统的成功领导者其基本素质是有远见、信誉、公平、沟通技巧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能力。 新经济型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上述素质.更重要的是:1.具备把握变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同时平稳转型。2.具有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成功是领导最大的风险,赞美和奉承会使企业领导滋生自满,故步自封。3.倾听雇员、股东、客户意见,有能力把握他们的期望。4.企业领导有能力建立结构多元化和人才多样性的企业。5.CEO 是企业的象征,是第一个实行管理规定的人,第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善待离职员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映 《企业研究》2006,(4):36-38
与跨国公司相比较.国内企业仍局限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更喜欢将注意力与激励手段倾注在现有和潜在员工身上.却忽视了企业的离职员工.不重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多数大企业具有一套比较完备而职业化的“新员工入职及培训流程管理”.但极少有企业对离职员工同样具有良好、完备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随着企业内“目标理念”的兴起.企业间的人员流动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吸引优秀员工却日益困难.故加强离职员工管理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离职员工不但能继续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且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加强、改善离职员工的管理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绩效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激情.一个让人兴奋的词语.它代表着活力四射。不过在企业管理中,它却经常被忽视,许多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激情大盗”。除了公司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外,单纯依靠物质激励也是员工缺乏足够工作激情的重要原因。当以往丰厚的待遇和福利因为企业不景气而纷纷消失后,员工的懈怠是自然而然的反应。领导者如何让自己的员工把激情释放出来?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很难的问题,但实际上,也许只需要领导者个细节上的变化,个观念上的改变,就能让员工和团队的激情发生明显的改善,从而取得突破和获得商业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剑锋 《企业文化》2012,(6):42-43
常常听到企业家抱怨:我的文化理念和战略思维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员工的执行力。员工执行力不足,似乎己成为中国企业领导者的普遍“心病”。 共同困惑 企业家和员工的共同困惑,员工为什么缺乏执行力?企业领导者往往将其归因于员工,却很少从自身寻找根源。其实,员工执行力不足,首先是企业家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力不够;其次是因为企业高层目...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新 《质量春秋》2008,(10):33-34
方针目标管理是在组织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50年代起源于美国,当时称为“目标管理”。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方针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完成。60年代初,日本引进了目标管理的概念.日本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为了集中全体员工的力量来实现企业领导者制定的方针.要求每个员工对领导者的方针加以分解、设定目标、然后通过提高个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加以实现。以改善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从企业发展来看,生产率是最基本的竞争要素,提高生产率虽然有很多途径,但最有潜力的途径却在于对人的有效使用。在现代管理中,出色的管理者无不重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智慧,优秀的领导者总是把员工看作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14.
如今,很多企业老板越来越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实施,试图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但实际反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老板抱怨,员工受到激励后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甚至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冲突依然频繁发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激励失效,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冲突又源于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2010,(7):60-65
薪酬专员要在薪酬体系建设、薪酬管理等方面给予老板专业上的帮助及建议,与员工的激励、企业文化都有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听似是一个专员,其实要成为老板的“左臂右膀”。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是一个企业解决重大问题、不确定问题的一种工具。从某种角度讲,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对自己的一种解释。 作为一个领导者或企业家,必须善于运用企业文化来模塑员工,不善于用文化来模塑员工,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建设企业文化有一些基本原则可循:(1)要真实;(2)要可行;(3)要宣传;(4)要行动;(5)要坚守。  相似文献   

17.
谈到企业管理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老板经常抱怨企业战略没问题,就是执行不到位。他们把企业的过错推卸到员工头上,却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难道真是员工懒惰吗?  相似文献   

18.
谈到企业管理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老板经常抱怨企业战略没问题,就是执行不到位。他们把企业的过错推卸到员工头上,却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难道真是员工懒惰吗?  相似文献   

19.
一家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如果一个老板过多地在乎眼前的利益,那么你会失去企业的未来. 为什么中国企业大多数发展困难?关键原因在于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稳定的客户,所以导致企业没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利润.大多数企业为何总是年终走人,年前招人呢?因为在年前老板和员工都是彼此寄托希望,合作一年以后却双方产生失望.一边是老板说员工无能,一边是员工说老板无信.所以导致年终双方不欢而散.来年,老板继续招人,员工继续找工作.双方都造成了多少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浪费啊!  相似文献   

20.
黄学书 《企业研究》2000,(11):54-55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有些方法在不经意间被人经常采用,但对它们都缺乏比较专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关于如何发“红包”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类。 诚然,在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中,老板依据自己对员工业绩的判断,发放“红包”,对员工进行分别的奖励,可以激发他们更高的斗志,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但另一方面,如果老板的做法欠佳,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员工之间猜疑攀比,企业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那么,该如何发好“红包”呢? 要以“红包”换“公平”对多年管理实践的研究表明,领导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