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9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在按会计准则规定与按税法规定对企业收益、费用或损失因确认和计量不同产生的差异,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对纳税影响会计法既可以选择递延法,也可以选择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将不再适用。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新准则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3.
凌飞 《山东审计》2002,(4):24-25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百种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类。在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允许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废止递延法的使用,主要是由于递延法不考虑税  相似文献   

4.
按照原《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既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有多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可以选择。本文笔者即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科学合理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核算。在所得税核算的几种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简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但核算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也是最高的。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公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6.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使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新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以往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要求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通过比较旧准则下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和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主要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税率变化时,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企业可以任选其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弄清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异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9.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几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在税率变动时,纳税影响会计法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分为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差,因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据以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根据税率的变更做出调整,使之符合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差,因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的,据以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更加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郭李全 《审计月刊》2007,(10):50-51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也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核算将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三者选择其一,转变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虽然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均属于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债务法,但二者所依据的收益(所得)概念不同,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因此,如何从收益观的转变上适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1,1994年6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后者的企业,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债务法”,此处的债务法即为损益表债务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之前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199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2006年2月出台、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这项准则的出台一方面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必将对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无论是《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暂行规定》,还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规定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甚至没有提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而美国早在1987年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96——所得税会计》中,就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6年对《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进行了修订,宣布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不断发展,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影Ⅱ向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已经或正试图从应付税款法过渡到纳税影响会计法。但是对于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不统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真正做到会计方法的统一规范。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分类、所得税会计方法、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新准则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试析所得税跨期摊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四川会计》1999,(9):28-31
众所周知,会计与税收各有其不同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企业特定时期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差异。一是永久性差异;二是暂时性差异(不等同时间性差异,后文有详细说明)。由于永久性差异最终不能转回,因此不存在所得税跨期分配的问题,所得税会计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处理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允许选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债务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中则提倡采用债务法(损…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应付税款法的核算比较简单,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含递延法和债务法。对于所得税的核算,尤其是对存在税率变动和时间性差异的情况下递延法和债务法的核算,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不易计算正确。本文拟对递延法和债务法中所得税的核算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财会通讯》2008,(3):74-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我国所得税会计,既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次突破,同时也与国际所得税会计趋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出发,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富全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2):146-148,145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加上即将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共有四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文章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问题,发现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虽然减少了所得税会计方法选择空间,但仍存在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最后对企业选择所得税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公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一律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而以前,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会计教学上一般只介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这里的债务法是指利润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