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三农”问题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不在东部而在西部,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事实上,西部的"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和制约因素。近几年西部"三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西部"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认为,西部"三农"问题深层机理是PPE怪圈("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同时也是RAP("农村社会发育程度低-传统农业所占份额大、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素质低"的恶性循环)怪圈的结果.更是PPE怪圈和RAP怪圈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志暹  李爱萍 《发展》2005,(6):18-19
民为国之本,农为民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都以农业和农民增收为主题下发了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省份,“三农”问题尤为突出,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其关键是防范农业风险,发展农村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甘肃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现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9%,…  相似文献   

4.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难题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国华 《特区经济》2006,(1):131-132
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农业人口非农化,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关键是鼓励创业、推动就业,同时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拉-费模型政策含义是,加速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保持农业发展,尽快实现工业化,完成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该模型对我们的启示是:“三农”问题的求解前提是消除城乡分割制度;根本出路在于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市化。为此,要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走以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7.
贫困人口比例过大、农民平均收入偏低、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步伐缓慢,是柳州“三农”问题的总体概况。行政区域调整后,特别是在再造一个工业柳州背景下,柳州不仅要面对农业人口超2/3,农业用地比重加大,农村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农业产业亟待发展的新现实,更要面临的城区农村土地变性加剧,再造工业柳州的目标实现过程农口参与率低,农民技能与素质亟待调整与提高等新情况。依托再造工业柳州之势,强化农民继续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分层次解决柳州“三农”问题,将拓展解决柳州“三农”问题之路。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已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理论和社会话题。时至今日的“三农”问题,已经不是仅靠某项政策和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研究和实施多元整合创新发展战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十五个方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整合性战略选择,以期引起深入研究和讨论。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企业化在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的“三农”问题中,农业的发展是核心。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应当把农业问题放在首位。农业生产关系是农业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生…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无论以哪种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都必须从农民入手,农民是“三农”问题中惟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农民收入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向城市转移困难等,都是由农民的特定素质决定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已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要处理好农民问题,只有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农村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农村的改革要充分体现农民的利益,而农村的城市化就代表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农村城市化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农村人口的净增长值很大,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慢。如果不对农村的经济体制进行大幅度改革,那么若干年以后农业劳动力仍然和现在一样多,农村城市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翟晓岩 《开发研究》2006,(4):27-29,19
目前我国人口总体上呈低生育水平,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过快增长与本地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跳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除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外,要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使人口增长率逐步减低,实现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西部贫困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尤其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西部各省属典型的农业大省,西部开发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西部农村的开发,更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极其低下,导致西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低,进而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加速西部农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中央和西部各级政府要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积极探索建设渠道,大力加强西部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设施建设和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云生 《发展》2005,(4):60-61
农业兴旺,才能百业兴旺;农民富裕,才能共同富裕;农村稳定,才能社会稳定。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永昌县作为农业大县,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县最大的政治,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第一要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上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富民天下的战略产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基础。永昌县农村人口众多,解决…  相似文献   

16.
滨州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近80%的新建城市,“三农”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难事。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为农业服务构建载体、为农村发展搭建平台、为农民意愿疏通渠道,积极进行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立体推进“三农”工作的构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与世界》2015,(15):22-22
巴南区农村面积大、农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都市效益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巴南区注重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探索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在具体发展路径上,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3个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着眼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