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存量不动、增量调节”的方法。按照1993年地方的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划分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根据执行情况,1995年,中央按照不调整地方既得利益,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免、抵、调库”政策出台的背景 “免、抵、调库”政策的出台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的实行密切相关。我国自1997年开始在生产企业推行“免、抵、退”税办法,替代了在此之前实行的“先征后退”法。“免、抵、退”方法中“免、抵”的增值税是原来“先征后退”方法下“先征”部分的增值税。按照财税体制,“先征”上来的增值税的25%归地方;地方还可根据这25%来计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另外,如果两税(增值税、消费税)超基数,地方政府可按1:0.3得到返还。由“先征后退”改为实行“免、抵、退”后,地方应得的25%的增值税收入没有了,地方附加相应减少,地方税收增量返还也随之减少。如果不做相应的补偿,势必影响地方推行“免、抵、退”方法的积极性。“免、抵、调库”政策就是在准确核算地方因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而减少的财政收入的基础上,由国库部门办理调增该部分收入。“免、抵、调库”的目的在于准确、规范地统计因免、抵减少的收入,避免该办法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居贵 《理财》2004,(12):11-1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农的力度.支农支出在整个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占较大比重,且逐年增加。2003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是1200亿元.21304年将达到1500亿元:各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也比较大,绝对数也不小。在“少取”方面,中央决定要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最终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出最显著的特点是:先有一段时间的波动或略有下降,而后逐年递增,如表1所示。我们参照2002年各省指标值的变化排序情况,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4组。第一组指标值相对较高,处于20-29%之间,包括北京、上海、云南,占全国省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1995年-2000年,山西省增值税、消费税“两税”收入的实绩分别为87.23亿元、94.1亿元、103.79亿元、96.06亿元和106.43亿元。此间山西省GDP平均增幅为8.2%,“两税”收入的平均增幅为5.1%,剔除1993年、1994年争基数、保基数超收因素外,二增幅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6.
为严格依法治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耕地占用税、契税(以下简称“两税”)的征收管理,充分发挥“两税”的调控作用,确保财政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联合财政部一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两税”的执法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2010年“两税”收入完成情况 2010年我省共完成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以下简称“两税”)收入120.67亿元,同比增长67.87%。“两税”征收呈现两大亮点,一是征管职能平稳交接,二是收入大幅增长。可以说,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得益于财政和地税双方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其次,财政和地税均严格依法冶税,强化部门协作、规范征收方式;再次,是财政部门交接在即,加大了对历年“两税”陈欠的清缴入库力度。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同时,地方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则呈上升趋势,地方财政自给率总体上也垦下降趋势(详见表1)。地方财政存在较大收支缺口,即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力纵向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决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对以下税收政策和开发区的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一是停止执行“老三资”企业超税负返还政策,同时将“老三资”企业出口货物不征不退政策延长两年,继续执行到2000年底。二是降低部分纺织品、玩具、林产品共1014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这三类商品的平均降税幅度从8%到78%不等。三是停止执行大连、天津等十四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两税”收入增量递减返还政策;武汉、重庆等十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苏州工业园新增收收入全留政策;黑河、绥芬河等十四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两税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职责划分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导致政府间支出职责不清、上级政府随意下放支出责任、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有效供应等诸多问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在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推行的,没有大的突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职责上互有“越位”与“缺位”,职责划分并不稳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1)地方承担中央支出职责;(2)中央承担地方支出职责;(3)中央频繁出台法律法规,要求地方保证的“硬性”支出过多。中央通过许多部门法律或法规,规定地方对于农业、教育、科技、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育、卫生等支出增长要超过财政收入增长,或者规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必须达到某个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的主要问题 1.招商引资,竞相让税。目前,各地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而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除区位、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外,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也是一项决定性因素。笔在工作中耳闻目睹了“零耕地占用税”现象,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让税,即对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的耕地占用税实行“免征”;二是间接让税,即先按标准征收耕地占用税,然后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列收列支,采取“收支两条线”,如数“返还”纳税人,这类手法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运用相对频繁。  相似文献   

12.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增幅稳中上升 分税制四年来,湖北广水市1997年上划中央“两税”收入比1994年增加2268万元,增长为26.5%,平均增幅8.14%;1997年省级收入比1994年增加178万元,增长28.7%,年平均增幅为8.78%;199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1994年增加3749万元,增长104.7%,平均增幅为26.96%。 从财政收入增幅看:按全口径统计,1995年比1994年增长12.73%,1996年比1995年增长12.31%,1997年比1996年增长17.2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995年比1994年增长3.87%,1996年比1995增长8.74%,1997年比1996年增长11.96%;省级收入1995年比1994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以下简称“两税”)的征管工作在2005年以前基本上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委托同级国土房管部门实施的。自2005年起,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市政府决定对全市的“两税”改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近期黑龙江省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对近两年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以下简称“两税”)执法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互查和重点抽查。总的情况看,多数市、县(区)都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既定的政策法规,实事求是地对“两税”做到了应收尽收,并切实保证了税款如期、足额入库。但个别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2000年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2000年,地方财政收入497.9亿元,比1999年增长15.3%,完成预算105.8%,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其他专项返还、补助和上年结转等245.3亿元,部分区县调入资金5.8亿元,收入总计749.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622.8亿元,扣除中央各部委追加的专项支出20.1亿元,为602.7亿元,比1999年增长10.3%,完成预算105.7%,加上定额上解中央120.0亿元,部分区县列支预算周转金5.8亿元,支出总计748.6亿元,全市收支相抵结余0.4亿元。  相似文献   

16.
据专家测算:我国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六五”至“九五”时期分别为0.309、0.331、0.098、0.11。如果扣除27%的隐性失业率,则“八五”时期实际就业弹性系数为0.072,“九五”时期为0.081。预计2001—2010年新增劳动力共计12585万人,按平均经济增长率7%计算,新增就业机会4400万个,就业缺口为7837万个。因此,今后10年可能的失业率水平约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十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六盘水市,自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三线建设”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也迅速增长;“五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比“四五”时期增长73.53%;“六五”时期比“五五”时期增长50.14%;“七五”时期比“六五”时期增长165.47%;“八五”时期比“七五”时期增长111.74%;“九五”期间1996年至1999年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0.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6.97%,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9.76%的幅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均递增1.11%夺说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均递增6.64%。  相似文献   

18.
适应农村税费减征、停征的新形势,山东省沂水县农税局将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契税、耕地占用税(以下称“两税”)征管上,被省评为“征管先进单位”。一是实行源头控制。2003年,分别向县国土资源局、县房管局派驻两个征收小组,在县国土资源局、县房管局办公大厅设立固定征收点,实行微机连网、现场征收,从源头上杜绝了“两税”收入流失。2005年,“两税”收入预计增长20%,达到1200万元,成为全县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此迈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财政体制改革是这一改革的突破口,开启了引领中国体制改革的先河。我国的财政体制,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或称统收统支体制。其特点是:财权和财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地方基本上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地方财权很小,机动财力很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财政体制改革之前,这段期间,尽管多次进行体制调整.集权分权的程度也有过变化,但就总体来看,基本上属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类型的财政体制。第二种是包干体制.即“分灶吃饭”体制。其特点是: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分级包干,自求平衡。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有较大的财权,地方财力大大增强。但它还不同于分税分级财政体制。1980-1984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1987年实行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1988-1993年实行的“改进包干办法”.都属于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完成预算111.2%,加上中央返还税收基数、其他专项收入、补助和上年结转、调入资金等231.5亿元,收入总计851.7亿元。地方财政支出7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完成预算111.2%(扣除中央各部委追加专项支出17.4亿元,完成预算108.5%),加上定额上解中央120.0亿元,部分区县列支预算周转金4.3亿元,支出总计850.7亿元。全市收支相抵结余1.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