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银行结算是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的,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成份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使商品交易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结算制度和结算方式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结算制度改革步伐,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如何改革银行结算制度,加强结算管理.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流通领域里的资金结算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结算资金的淤结会导致一个企业的停产.银行是国民经济的总枢纽,结算中心是银行四大中心之一.作为结算中心的银行,应当维护企业双方利益,按照结算纪律办事,否则,将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的不平衡.现以我县资金结算中的问题为例,谈谈严格执行结算纪律  相似文献   

3.
<正>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结算秩序,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具有现实的意义。从1989年开始实施的现行结算办法.按照“方便、通用、迅速、安全”的指导思想.重新明确银行结算的性质和任务,确定恪守信用的结算原则,简化、合并结算种类,提出结算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结算票据化,整体思路是正确的。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多种经营方式和流通渠道的支付清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银行结算办法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实践,仍然没有达到方便灵活、汇路畅通、资金周转加快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建立专业银行结算信誉等级评估制度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一、建立专业银行结算信誉等级评估制度的意义 1.能够让客户更多地了解各专业银行结算信誉状况,并促使专业银行注意塑造自己的“外部”形象,和有吸引力的经营风格,让客户选择银行。 2.促进专业银行遵守银行结算制度规定,为人民银行加强结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创造条件。 3.有利于专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结算资金损失,并促进专业银行结算手段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银行结算,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作为交换媒介的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必须与之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银行改进了联行制度,推广支票结算,发行信用卡和结算手段现代化建设等,初步改变了原有计划体制条件下的旧结算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商品流通起了促进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着结算的票据化、电子化改革步伐不快.结算工作质量不高,监督、服务不力等问题,突出表现在“慢”字上.1、联行清算体系不完善。各专业银行联行自成系统,相互分割,异地结算周期过长。1988年为了解决压卡、压报单、压资金问题,改跨行结算先直后横为先横后直。这虽然解决了跨行结算和资金汇划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现金投放与非现金支付结算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金投放与非现金支付结算呈负相关关系;在现金结算与非现金结算方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结算成本的分担影响使用者对结算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现金结算量、非现金结算量和现金投放量;结算供需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非现金支付结算将逐步替代现金结算.  相似文献   

7.
<正> 结算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银行职能的重要方面。会计部门作为结算业务的主管部门,担负着组织和开展结算业务的重要任务.并按照结算办法的规定管理结算工作,保障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使银行结算业务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为此,分析和研究目前银行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如何加强对银行结算业务的管理,将对进一步搞好结算工作,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维护银行信誉,促进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结算资金量越来越大,银行结算业务量也不断地增加.其中同城结算业务量占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同城结算业务的笔数和金额,占整个结算业务笔数和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由此可见,组织好同城结算,对于做好银行结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封闭结算是指在目前外贸企业普遍效益低下、整体亏损、无力偿还银行往年贷款及结算垫款的情况下,对客户有市场、有效益的部分结算业务进行封闭运作管理,不对这部分业务项下的结算资金往来单方面扣收老贷款及结算垫款,客户资金专款专用、逐笔结算.这样,一方面可使外贸企业休养生息,促使业务良性运行;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因客户怕扣款而将业务转出,从而达到放水养鱼、银贸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建工程预结算的内部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工程预结算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应对招标前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和预算文件进行审核,使之内容完整、形式规范、数据准确、依据合法、造价合理;应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跟踪审计,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耕;应对竣工结算进行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1.
颜媛 《财会学习》2018,(3):145-146
许多公立医院纷纷为患者结算提供了诸多支付渠道.充值卡结算方式、现金结算方式以及移动支付结算方式是目前的主要结算方式.面对各种结算方式的风险,本文提出,应该通过积极建设信息系统,优化诊疗卡使用流程等方式提高诊费结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1991,(3):20-2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银行结算业务有了很大发展.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关系尚未理顺,特别是没有解决好金融竞争与银行自我约束的关系问题,导致了我省结算秩序的混乱.如有些银行不执行统一的结算制度,任意压票、退票,截留、挪用结算资金;有些银行从局部利益出发,擅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进行银行结算改革? 1.建国以来,银行结算工作情况的回顾。 结算是经济活动中货币给付行为,是伴随着商品、货币、信用的发展而逐步起来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发生现金结算;作为支付手段,发生转帐结算和票据流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应该以转帐或票据给付为主  相似文献   

14.
工程结算直接涉及到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承包方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尤为重要,对投资方而言,能控制投资造价;对承包方而言,能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搞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是工程建设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大事.本文从分析工程价款结算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提高工程价款审核工作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1986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改进服务,搞活流通,是今年银行三大任务之一.目前,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出现异地采购“腰缠万贯”的现象.企业单位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结算资金周转缓慢,在途时间长.结算改革“迫在眉睫”.近几年在同城推广支票结算;异地开办委托收款和银行票汇业务,改进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农村试行代替现金收购农副产品的定额转帐支票;全国和省辖联行制度代签发跨系统报单等.这些改革对于减少现金使用,方便商品交易,缩短在途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搞活资金融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银行结算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搞活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结算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为商品经济服务;结算方式应简便、通用;中间环节应取消;结算工具要现代化;结算关系应理顺;管理工作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正> 银行是全国结算中心,目前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结算工作,成为银行结算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作为银行,如何对结算工作开展监督,使之更好地为商品经济服务,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问题的提出银行对结算监督经历了一个理论认识上的争论过程。产品经济时期.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计划管理,与之相适应的银行结算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监督性。严格规定现金使用范围.严禁商业信用,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都必须根据国家计划分配物资.购买材料、调拨产品.银行为之组织结算,监督付款,确保“钱随物走”,若企业出现资金困难,银行根据企业的产、供、销计划发放贷款,确保企业支付。这样,  相似文献   

18.
结算是促进商品流通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手段.如何加速搞好结算资金的周转,对于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们银行系统的结算资金周转缓慢,有关单位对此也提出了不少的批评意见.据了解,县内支行至各基层所之间的款项汇划往来所需时间约为三、四天,有时还要长些.汇划出县外、省外的款项要花的时间就更长一些了.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所花的时间一般说比原来要慢1——2天;另外,结算拖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来,经过整治结算秩序和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银行会计结算工作质量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最近我们对辖内四个县(市)七个银行机构的结算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发现各行结算管理不严,结算纪律松懈,结算渠道不畅,凭证传递缓慢及延压结算资金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李清奇 《中国外资》2009,(12):167-167
基建工程预结算的内部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业主单位要做好基建工程预结算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应对招标前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和预算文件进行审核,使之内容完整、形式规范、数据准确、依据合法、造价合理;应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跟踪审计,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应对竣工结算进行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