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是层车间、班组,悄悄留心,就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牢骚话,“水不平则流,入不平则鸣”,职工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不满意,说说怪话、发发牢骚,不足为奇。牢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真实的反映了职工的愿望,其中有诌言,有灼见,当然也不管偏激的指责。听听牢骚大有裨益,它为我们合组颌否做好工作,提供了一面镜子,即使十分到薄的活,出会何实清。对这类问题,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效果大不一样。听不得叵面意见,老虎屁股摸不语的“热处理”P能是人上浇油,激化矛盾。让职工研活,喜听牢…  相似文献   

2.
所谓“贪官”,一是那些撞在了法律的枪口上丢了乌纱帽的人;二是仍居官位大捞特捞的人。不论属于哪一种,都应该在被唾弃之列。但如今社会上偏偏就有一些逐臭闻腐之辈,每闻听贵官被抓便叹曰:“见好就收何至于?”;对现行贪官之理解则曰:“哪个螺丝不吃泥?”此种情绪虽不是主流,却也决不是少数。  相似文献   

3.
牢骚与慎思     
“水不平则流,人不平则鸣”。在基层车间、班组,如果稍稍留心大家的言谈话语,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牢骚话。职工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不满意,说说怪话,发发牢骚,不足为奇。牢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真实地反映了职工的愿望,其中有净穹,有灼见,当然也有一些偏激的指责。占代圣人孔子说过:“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牢骚话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建议,但听听牢骚也大有神益,它为我们各级领导做好工作,提供了一面镜子,既使是十分刻薄的怪话、气话,也含有职工关心企业的一片真‘惰。…  相似文献   

4.
古今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仔细品味这些书屋名称的由来及深刻含义,我们自可从中受到艺术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进而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名家们之所以常给自己的书屋命名,其主要意图有四: 一曰借书屋以明志。志向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他不断奋进的巨大动力。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老学庵”。他说,这主要是取“师旷老而好学,犹秉烛夜行”之语。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之幕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陆游正是通过给自己的书屋命名,表达自己生命不…  相似文献   

5.
读《老子》一书,开篇即遇到一个老大的疑惑。《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既“无为”,又怎么能“无不为”呢, 原来老子讲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正如庄子说的:“清静因应,无所不为,谓之德人。”《老子》说:“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里,我们就可以略知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了。南怀谨老师说:“实际上道家的‘无为’,也就是‘无不为’,以道家的精神做事做人,做到外表看来不着痕迹,不费周章。譬如盖一栋房子,就在最初,把这栋房子将来可能发生的毛病…  相似文献   

6.
李谦锋 《中国纺织》2009,(10):76-78
设计,这个在我们嘴边出出进进过无数遍的词,到现在我们似乎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出它的真谛。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言道:“欲求木之长着,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先浚其泉源”。当我们兜了一大圈,才蓦然回首,终于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发现其实最好的设计就在我们身边,而它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明朝有一则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 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除了启示干部公才能明察,廉才能生威,它同时还是一面镜 子,一把尺子。一个廉与一个公,正是中国百姓目前对干部的最大期望。有了廉与公,公务 员的威信与形象,在社会上才会顺理成章地树立起来。“公生明,廉生威”,这则官箴可以说凝聚了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精华,它蕴含着朴素 的辩证法,是人们处理公共事物的永恒原则。立公倡廉是为政之本,这种“仁民爱物”、“ 修己以安人”的民本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8.
人无信则不立,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智者就已充分阐明了这一观点。对于企业这一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资质的“法人”而言,更是如此。就如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一韦尔奇先生所言:“任何一家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都必须认真面对诚信二字”。而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的每一份生效合同,无论对内对外,都是这个法人的“言”。言而有信,合作共赢,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值得崇尚的一种“潇洒”文/樟木在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潇洒,于是就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嗜好,甚至上瘾。例如有烟瘾者,一天不抽,似度日如年;有酒瘾者,一天不喝,则寝食不安。对于学习和工作,也有“上瘾”者,同样可以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在我们周围,...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镜兴煤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魏征是一位以尽力谏诤而闻名后世的宰相。魏征在任期间最大的政绩在于对唐太宗的犯颜直谏。他再三告诉唐太宗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隋朝灭亡为例提醒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唐太宗能任用贤能、节省民力、居安思危、宜静不宜动。他的许多谏议和意见,对唐太宗的行为及政策措施产生十分有益的重要影响,因此在他死后唐太宗曾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派人到他家,在他书写的函件中得到一纸表…  相似文献   

11.
归来吧“三大作风”陈亚,李文乾最近,听到一些群众谈论“三大作风”,乍一听,以为群众在赞扬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所说的“三大作风”,一曰理论联系实惠.二曰密切联系领导,三日表扬与自我表扬。听罢,笔者心里颇不是滋味,继...  相似文献   

12.
《化工管理》2009,(1):76-77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太平盛世之时,我们可以赚全世界的钱。但万里之遥的华尔街一旦“生病”,我们也难免遭到“流感”的袭击!乐观人士或言:“区区感冒,何足挂齿?”悲观人士或说:“大厦将倾,吾命休矣!”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感冒也会死人”的自危心态或许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14.
<正>《左传》载,郑国民众常到乡校议论朝政,郑国一些大夫认为此举不妥,建议主持国政的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于是,便发生了争论:"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相似文献   

15.
年初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中引用了许多民谣.”说实在的,平时我们对民谣也多有所闻,但是在如此严肃庄重的“两会”上传出来,听了便另有一番感受在心头.民谣,也称“顺口溜”.群众有不满,便有牢骚;有牢骚,随着便出现一套套的顺口溜.比如,朱立民委员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廉洁自律时,引用的那一首“早晨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据我所知、就在不少地方广泛的流传着.群众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不良现象,以民谣形式概括出新“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针贬时弊也很中肯,这是陈洪铎委员在发言中披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是少有的。”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唉,算了吧!我看不到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  相似文献   

17.
“禁止反言”为英美法法律制度之一种,又谓“禁止否诺”、“不得自食其言”等。“禁止反言”原则是从英国衡平法院管辖杈中发展和衍生出来的,在19世纪中期相当多的判决主张衡平法院有迫使当事人履行维持某些因陈述、行为或不作为而形成的假定的权力。延续至今,“禁止反言”已成为英美法的司法实践中经常被采用的重要原则之一种,但究竟何为“禁止反言”,则众说纷纭。英国学者鲍尔给禁止反言原则下的定义为:”假如某人(声明人)以言语或行动向别人(受声明人)作声明,又或声明人有义务说话或采取行动而不履行义务,因此,以缄默或不行动作出声明,而声明人的实际或推定的意向是,  相似文献   

18.
穿劳保、戴安全帽、随手关灯、下班前及时切断电源……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事.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被我们所疏忽。“举手之劳”缘何难以落实?无非是有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思想麻痹;安:全习惯违章,“心里懂得,一到工作时就忘了”,图省事,对自己违章行为。熟视无睹;安全侥幸心理。“反正不会在我身上出事。没事的”。不该干的事干了,不该省的工序省了,不该方便的:地方方便了:安全失衡心态。  相似文献   

19.
《石油政工研究》2002,(2):58-59
今年是我党“转变作风年”。转变作风与道德修养、特 别是执政者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德治”15章,都是讲执 政者的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可以作为我们各级领导干 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学习、借鉴的资料。 “德治”15章,主要观点是:领导的基础是群众的信 任。领导的机理是依靠人们的正义感、羞耻心、价值观,启 发、引导、教育,而不能靠强迫、震慑。领导的方法是领导者 以自己的高尚道德来影响群众,做民众的表率。孔子要求 执政者(今天说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先之、劳之、不倦”,就 是今天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欲速,无见小利”, 就是今天说的不能急功近利,不可搞短期行为;“孔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即领导者的意志、目标,要靠礼 制来推行,要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要以诚信来履践。这些 不正是我们所说的作风问题吗? 对古文化当然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德治”、“刑治”、 “法治”,其实质全属于“人治”的范畴。当今的“法治”正是 反对“人治”的。但是,只要我们舍去“德治”的封建主义的 外壳,把它的合理的内核放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结构 中,它的历史精华便会重新闪现。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位古人把预防视为上策,救治视为中策,责备视为下策,颇有见地。古人的三术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很适用。它告诉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把预防事故视为上策,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消除隐患,避免意想不到的事故。晋城矿务局把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放在预防事故上,在全局推行了安全评估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