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抑制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等方面,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解生  张千 《经济师》2007,(9):283-283,285
文章根据1990年和2005年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十多年来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上海制造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认为上海市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去重点发展,从而更加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财税扶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关系到辽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后劲。本文借鉴产业竞争力分析的一般框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通过建立评价我国区域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排序,并将其与先进省份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的财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面性与显著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构建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得出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不强,但已进入上升轨道,处于缓慢上升的过程。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应制定促进吉林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扩大企业规模、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7-2008年的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中介变量,对生产者服务进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FDI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崔书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14-115,1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近年来各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产业不断转移。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产业结构目前是否合理,如何抓住机会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河南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第二、三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河南省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艳 《经济前沿》2008,72(2):68-73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修正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青海省装备制造业虽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整体上却缺乏竞争力,并且,针对这一问题,解释了主要的形成原因,探讨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南京制造业整体与内部各行业相对竞争力较差,但结构较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是南京的支柱性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优势行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是南京的劣势行业。提出努力提升支柱性行业的竞争力,积极扶持优势行业,加快转移部分劣势行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制度创新分为经济市场化、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改革三个领域,理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竞争等机制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而城市化改革则能够通过要素的集聚效应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途径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受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控,中国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助力,以产业融合为特点,形成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综合评价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是国家调整食品制造业空间分布和改善管理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G1-法对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获利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风险抵御竞争力、社会贡献率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系统协调模型和双激励控制线动态信息集结法对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均衡度与轨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且发展均衡度较差,除少数省份外各省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但是,从过去五年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均衡度总体上有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向山东、广东和河南等食品制造业强省集聚,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薄弱、环境污染严重,尽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刻不容缓。以信息化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珠三角2004-2008年的30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偏离份额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着重从行业特征、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进一步对其优劣势行业进行分析,为其日后支柱产业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伶 《技术经济》2010,29(4):22-25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转型国家的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贸出口额大幅缩减,但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中转型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自身所处的国际低端产业价值链所致.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必须依赖自主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回报过低是目前制约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淘汰竞争时手的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报酬,实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增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霞 《经济与管理》2006,20(8):17-19
目前,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提高自己的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对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十分必要。结合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和概念,主要从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衡量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北省食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食品工业显在竞争力不强。根源于河北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及饮料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提升河北省食品工业竞争力要着力于提高三大门类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获取竞争优势,为此,应加大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分别从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外包、绩效和竞争力,以及主体地位的视角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