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波第一次见罗红就感觉:震了!   2000年12月18日,当好利来营运管理部的部长亲自开车来火车站接他,这个26岁,从麦当劳跳槽的年轻人,走进好利来的第一个钟头就感觉到了东方式的人性关怀,有点受宠若惊.罗红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朴实,跟心目中老板形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克罗克和麦当劳兄弟签订了合作的合同后,即飞回芝加哥开始建立麦当劳"分店"的创业。几年过去了,他聘用了多个雇员,开了多家麦当劳店,也和麦当劳兄弟多次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3.
他的原名叫王竹丰,现在,人们只知道他叫毕麦--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为了"要用毕生时间把武陵山珍做成中国的麦当劳",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他坚信,"麦当劳以其油炸食品风靡全球,武陵山珍也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1,(10):32-34
1955年,世界第一家麦当劳由创始人RayA.Kroc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现在,每三小时就有一家麦当劳诞生,快速扩展的惊人速度,使得金黄色拱门遍布全球,成为全球最具魅力的连锁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麦当劳:从娃娃抓起 麦当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快餐集团,1993年营业额高达210.9亿美元,在61个国家和地区有12000多家餐厅,平均每13.5个小时就有一家新的麦当劳连锁店诞生。这个食品王国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业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终身顾客。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这个拥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却在西风东进的潮流下受到巨大冲击,此前做工考究、工序繁多的中国式美食,实终难敌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的强势吸引,传统的中式餐饮文化逐渐失去原味.而也就是这十年,一个偏居-隅的土家族人却暗自里对麦当劳苦心研究,试图找到中西合璧的中国养生餐饮方法.他甚至不惜为此变卖房产,不惜更改自己的名字王竹丰为"毕生追赶麦当劳"的毕麦,甚至不惜以三代人的时间为代价,以愚公移山的劲头超越麦当劳这座大山,这就是中国养生餐饮第一人,重庆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先生.  相似文献   

7.
9月,打着“O2O微餐饮”概念的“红高粱”烩面快餐连锁店将在郑州面市.曾挑战洋品牌麦当劳的红高粱烩面(下称“红高粱”)创始人乔赢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这一次,乔赢联手河南弘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基资本),要借助电商渠道卖烩面.备受争议的“快餐狂人”在几乎被大家遗忘时,乔赢又高调重出江湖。从1995年第一家红高粱烩面店日营业额3万元,到1996年叫板麦当劳,再到此番推出O2O微餐饮,54岁的乔赢已在卖烩面的路上坎坷20载。  相似文献   

8.
张锐 《科学决策》2003,(6):60-64
一向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大叔连着几个月以来未见到他往日脸上的灿烂,接连不断的麻烦让这个历史上出尽风头的王者尝到了被重重煎熬的滋味:纽约肥胖儿童集体起诉麦当劳、墨西哥的瓦哈卡市政府作出决定拒绝麦当劳、印尼和印度两家麦当劳发生爆炸酿成3人死亡和17人重伤的悲剧……更糟糕的是,麦当劳经营业绩流年不利,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9.
火车到芜湖是凌晨3点。早晨8点,记者来到中山路步行街。地图上“傻子瓜子专卖店”就在附近。麦当劳还没开门,步行街北口是年广九长子年金宝的门店,墙上贴着与父亲的巨幅合影,落款为“傻子瓜子传承人”。  相似文献   

10.
吕婧 《宁波经济》2004,(5):39-40
“欢笑就在麦当劳”,这是麦当劳一直试图给广大消费者营造的良好印象。的确,它在前几十年做到了,几乎就像一个神话,人们像着了魔一样的吃麦当劳,买它的股票,甚至排队购买它的玩具……然而在疯狂扩张的背后,却是一个缺乏有效管理的混乱机制,由此产生的弊端也越来越暴露于世人的面前。麦当劳新闻不断:涨价、关门,消毒水当红茶卖,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提起麦当劳,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个大大的、醒目的金黄色标志“M”,几乎遍布了全球每一个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家以经营汉堡包为主的美国快餐厅就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厨房”。在这个传奇的背后,有一个人我们可能知道的不多,他就是雷蒙德·克罗克。不甘心庸庸碌碌的精明人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罗克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的克罗克是个很平常的少年,但他总会冷不丁地冒出几个能赚钱的小点子。从1929年起,在随后的15年中,克罗克一直从事推销工作。期间,他几经周折,屡尝失败的滋味。克罗克后来回忆道:“在佛罗里达推…  相似文献   

12.
坐在车上,点一个汉堡、一杯饮料,开着车驶入一条专门的车道,在窗口停下,不用下车,点餐、付费,就能拿到热乎乎的汉堡……这个常常在国外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如今就在上海真实地上演着。近日,肯德基在杨浦区开出了上海首家汽车穿梭餐厅,不用下车,象高速公路收费口一样,窗口点餐、取餐。而麦当劳,今年年  相似文献   

13.
诚信的回报     
《西部人》2004,(3):45
其实那一天也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男子走进了日本住友银行总裁的办公室。青年男子面对面地向总裁倾诉着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他准备依靠他从大学毕业后历时6年一直在一家电器公司打工并省吃俭用储存下的5万美金干一番大的事业。他看中的是美国的麦当劳快餐  相似文献   

14.
在营销战史上,由于跟随而成功的案例很多:百事可乐过去是可口可乐最忠实的跟随者,而今成了可口可乐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肯德基一直是麦当劳最难缠的跟随者,而今已成了麦当劳寝食难安的替代者,通常是有麦当劳的地方,就会有肯德基;过去日本的汽车品牌一直在美国和德国汽车品牌的后面亦步亦趋,而今却成了这两个国家汽车品牌的梦魇.  相似文献   

15.
李小白有一个习惯动作也被模特们看在眼中,他与人谈话时喜欢把双手抱在胸前,从一张照片中能看出来,模特丛中李小白双手抱肘独立,抬头高瞻远瞩的姿势简直成了他的标志性姿态,当摄影师建议他把双手搭在两边模特的肩膀上时,他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94年‘下海’到现在,就做了一件事——‘红高粱’。”乔赢向《中国经济周刊》畅言半生浮沉。 那是2009年1月11日,郑州街头寒风凛冽,这个已“知天命”的“儒商”依然意气风发,尽管属于他的“挑战麦当劳”、“国内外200余家媒体关注”的那段“历史”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94年‘下海’到现在,就做了一件事——‘红高粱’。”乔赢向《中国经济周刊》畅言半生浮沉。 那是2009年1月11日,郑州街头寒风凛冽,这个已“知天命”的“儒商”依然意气风发,尽管属于他的“挑战麦当劳”、“国内外200余家媒体关注”的那段“历史”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东方经济》2004,(7):40-43
在麦当劳与肯德基这对“怨家”落户中国后,它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就从来没有停歇过。从业务的交叉、目标市场的争夺、新品的推出、战略的分歧到形形色色的价格战,不一而足。也许,这些对于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但麦当劳在2003年9月全球“变脸”之前的那次突然小幅度提价与今年年初的大面积、大手笔的降价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珠讯 《珠江经济》2000,(4):26-29
麦当劳餐馆1979年打入法国,在斯特拉斯开设了第一家餐馆。短短的12年之后,它就扩大成遍及30多个城市的由100多家餐馆组成的庞大体系。如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要有一个相当成熟的中级管理阶层。在麦当劳,这个阶层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的。  相似文献   

20.
危机大赢家     
危机引发毁灭,也创造性地成就了另一批人。从食品车司机到好莱坞大亨,他们都是从这一次经济衰退的阵痛中脱颖而出的大赢家。1世界灭亡,麦当劳还在在2008年10月,全球股市一落千丈的同时,麦当劳销售额同比增长8.2%。麦当劳的连锁店遍布119个国家,将产品推销给精打细算的消费者。麦当劳的成功秘诀来自华尔街,总结起来三句话:降低成本,效率至上,传递价值。麦当劳的价格现在可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