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十五”期间,土左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99亿元增长N2005年的54.1亿元,年平均增长20.8%;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101元提高到2005年的15793元,年均增长21%。全旗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年1.54亿元,2005年达到36亿元,平均增长87.8%。农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46.02,2005年35.40,下降10.6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是35.2,2005年实现30.3,下降了4.9个百分点。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五年来,土左旗实现了跨越和腾飞,全旗干部和群众一道作了艰辛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设》2005,(5):11-16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市政委、交通委、水务局、园林局;天津市市容委;上海市水务局、交通局;重庆市市政委、交通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深圳市城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城市建设行业“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工作意义重大。为加强工作联系与配合,现将《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5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月29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对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中央1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连续第四年锁定“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5,(12):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十五”时期,随着2004年“三突破”、2005年“双过千”等重要目标的实现.广西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这为“十一五”广西经济的持续平稳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对于欠发达的广西,必须在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冷静分析自身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谋划“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青浦开创城市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国内经济在宏观调控下趋于平稳,健康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协同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这都为青浦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末有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6.
《山东建设》2005,(2):11-13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说,2005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自觉性,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推动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2005年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7.
叶贤 《中国报道》2008,(2):32-35
可以说,20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一直保持内在思路的连续性,也即“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今年则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温州龙湾区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5.81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42.94亿元,年均增长(可比价)15.7%。从总体和总量来看,龙湾区服务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优势行业突出;二是集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然而,尽管龙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咏 《首都经济》2005,(7):76-77
“生活有你更精彩”这是清华紫光的品牌宣传语。2005年,清华紫光走过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并在总裁李志强率领下顺利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05年,也是清华紫光上市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头年,李志强定义这一年为公司的“整台年”,其目标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强合作.开拓创新.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新紫光”。2005年7月1日,借参展首届中国国际消费电予博览会之际,清华紫光正式启用新型标识——“UNIS清华紫光”。以新型标识启用为标志,清华紫光将加快迈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发展宏观调控政策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2005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柳江县“十五”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高 “十五”期间,柳江县按照“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3.6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4%,财政收入达到4.13亿元左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8%,城镇化水平达到30.2%,比2000年的18%增长12.2%,高于全区同期增长平均水平。拉堡镇、穿山镇列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百朋镇列为自治区小城镇重点镇,洛满镇列为柳州市小城镇重点镇。  相似文献   

12.
熊怡 《今日重庆》2010,(12):66-66
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来自41个国家(地区)的124个城市近千名来宾会聚一堂,积极探讨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这是重庆继“AAPP”会议之后承办的又一次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的国际性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城市·人·自然”,紧扣主题,会议设计了喧嚣之中:  相似文献   

13.
母树宏 《唐山经济》2006,(12):38-38
滦县以“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滦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跃式发展。2005年,全县一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级卫生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3亿元,财政收入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20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河西区认真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实施“三区”建设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圆满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2005年实现统计口径生产总值64.04亿元,比2000年增加1.55倍,年均增长20.54%;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5,(2):16-23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这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增强.“一号文件”的支农政策效应明显。在这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还存在哪些障碍.尤其是面临哪些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在2005年里.我们将做怎样的期待和努力。为此.本刊在这期编发了《2005,期待“三农”新政》这组文章.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三农”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纲领能够更好、更快、更稳、更加协调有序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廉租房”被视为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但在目前的实际推行过程中,仍未能有效发挥其“救命”功效。有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全国开工建设和收购廉租住房5.3万套,建筑面积293.68万平方米,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国仍有4个地级市及141个县级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廉租房“僧多粥少”依然是客观事实。今年“两会”期间,廉租房被写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政协1号提案,如何推进廉租房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发挥与完善其住房保障功能?这里刊发的两篇来稿分别谈了他们的思考与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泗门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北临杭州湾,紧靠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6.3万,是一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浙东古镇,素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誉。1996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2002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泗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优秀乡镇、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杭州市“三农”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按照“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的要求,以发展都市农业、促进转移就业、深化实事项目、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2005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全区经济呈现出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8亿元,同比增长21。6%左右;财政总收人达到536.3亿元,增长4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7元.增长12.5%(名义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9元,增长14.7%(名义增长率)。2005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发展改革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钟平 《广西经济》2006,(6):34-36
“十五”期间,尤其是2003年自治区提出“三点一面”工业布局发展战略以后.桂林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不但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实现了质的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03—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年平均增加100亿元,2005年达507.2亿元(见图1)。“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幅始终保持领先GDP的高位运行增长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6%,增速快于CDP'2.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5年同比增幅达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幅达25.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3%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3.5%,增加了7.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32.9:30.9:36.2调整为2005年的24.3:39.3:36.4,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年均10.2的幅度屡创新高,2005年达146.81,较“九五”期末提高51.2(见图2)。与“九五”期末比,“十五”期末规模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4%,提高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4%,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5年实现利润12.8亿元,增加了2.6倍,资金周转2.0次,提高了0.9次,劳动生产率7.67万元/人,提高了1.2倍;规模企业由2002年的448户扩大到2005年的590户,3年增加了100多户。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14亿元,同比增长26.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7.52亿元(按与经济普查衔接的方法测算,下同),逼近100亿元,较“九五”时期末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导作用明显,县域工业呈快速增长之势,非公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改革与引资嫁接结合成效显著,产品创新成绩突出,工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