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棚芹菜生长过程中,常因病菌侵染、植株缺素等出现黑心腐烂等症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防治。黑腐病该病由茎点霉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从茎基部或叶柄基部侵入,使植株近地面处发病,随后向上侵染,造成心叶腐烂。病部呈黑褐色腐烂状,有时会产生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2.
——软腐病。细菌性病菌在土壤、粪肥和块茎上越冬,在潮湿、高温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期块茎呈水渍状条斑,接着由块茎沿叶柄分枝处溢出灰色液,从上至下引起腐烂。   ——白绢病。真菌性病菌先从高出土壤 3厘米处的伤口入侵,发病初期呈水溃状,老病部则在逐渐腐烂下引起倒苗,后期在病部及其附近土壤表面呈长球状的小粒病。以上两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是:   一、农业防治。 1、对排水不良的魔芋地,必须深挖边沟和十字沟,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 2、用草木灰和磷肥撒施地面,降低土壤湿度。撒施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株。 3、对病株及时清…  相似文献   

3.
一、辣椒死苗的原因、症状1、猝倒病 :从播种到移栽都有发生 ,小苗在两片子叶平展至两片真叶期发病最重 ,开始时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逐渐变成黄褐色 ,然后缢缩成线状 ,病苗还未凋萎就猝倒在床面上 ,3~4天时间就可导致成片幼苗猝倒。在种子萌发时 ,此病会引起胚芽和子叶腐坏 ,幼苗还未出土就坏死。若苗床湿度大 ,能看见病苗体表及附近泥土上长出的白色絮状菌丝体。2、苗期灰霉病 :幼苗色浅 ,子茎、子叶和叶片发病处呈水浸状 ,叶尖变黄 ,后扩展到幼茎 ,幼茎病部缢缩处呈灰白色 ,组织软化 ,表面生有大量灰色霉层。从缢缩处折倒 ,叶片枯萎、…  相似文献   

4.
<正>三七立枯病及猝倒病均为三七苗期的主要病害,两者症状相似,很难区别。立枯病一般发病部位在幼苗茎杆基部,即在距离表土层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组织软化,茎基部初期呈现黄褐色的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导致幼苗倒伏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芹菜、西洋芹苗期染黄萎病后,表现生长缓慢。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叶色由绿变为黄绿色,致幼苗萎蔫或枯死。成株染病在高温季节叶片无光泽,叶色变暗淡,严重时叶片失绿或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或根及根颈部、叶柄变为红色,根系腐烂致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6.
<正>1症状侵害小麦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易发生在有雪覆盖或雪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生活。秋季土壤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根或根颈及叶和叶鞘处侵入,菌核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菌丝进行扩展。病菌生长温限5-15℃,1-5℃时致病力最强。冬季积雪时间长,土壤不结冻,土温0℃左右易发病,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菌除危害辣椒外,也危害番茄、茄子,有时也能危害黄瓜、甘蓝等幼苗。猝倒病在种子萌发后出土前即可侵染而造成烂种。在幼苗出土后长出真叶前即可发病。病苗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迅速凹陷,不见病苗萎蔫便猝倒死亡,基部收缩成线条状,也叫“卡脖子”。此病发展速度快,数天便可蔓延引起成片猝倒。病菌也可侵染果实引起烂果。  相似文献   

8.
桑树幼苗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蝼蛄和桑毛虫灾等。一、灰霉病:灰霉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跟林业上的泥枯病相似。该病毒在低温多湿,空气湿度大,粘重潮湿土壤情况下发病严重。受害桑树基部产生病斑,初为油浸状,后变为褐色,潮湿时病斑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病斑处折断,桑苗病斑上易发生灰白色绒毛状霉层,故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顾问》2010,(10):32-32
1.茎腐病。初发病时茎基部皮层表面产生褐红色斑点,而后扩大呈水渍状半透明斑块,连接成片,延至下部叶柄基部,最后腐烂倒伏。防治方法:①采用通透性好、养料充足的土壤栽培,所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养护场地和盆土不宜过湿或积水,发病严重地区,土壤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合理摆放,  相似文献   

10.
<正>问:铁皮石斛软腐病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症状怎样?如何防治?答:铁皮石斛软腐病又称烂根病,这是一类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软腐欧氏杆菌,主要危害植物的多汁肥厚的器官,如块根、块茎、果实、茎基等,可使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腐烂。症状:一般从铁皮石斛当年新发的幼苗上开始发病,感病初期在叶基部产  相似文献   

11.
一、甘薯黑斑病危害的主要症状 (一)发病的薯苗会在其基部白嫩部分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时种薯和幼茎都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黑色刺毛状物。病苗插到大田后,叶片往往发黄脱落;生长缓慢,甚至造成死苗缺株。(二)薯块发病产生  相似文献   

12.
韭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灰霉病是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韭菜易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首先从叶尖引起腐烂,叶尖白化向下发展,叶正面或叶背面生白色至浅褐色小点,病斑不是特别明显扩大后呈倒“V”字型,后期病斑互相融合成大片致使半叶甚至全叶干枯。空气湿...  相似文献   

13.
<正>导致板栗腐烂的病菌多为真菌,主要为黑霉病。引起黑霉病的病原微生物在采前或采后侵入栗果,潜伏在内果皮,不表现任何病症,待果实贮藏1~2个月后,病菌迅速蔓延,黑色病斑出现在栗果尖端或顶部,不断扩大,被侵染的果肉组织松散,由白变灰,最后全果腐烂,变成黑色。如果采收季节高温多湿,果实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一、肠道败血病 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夏冬季也偶有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2℃-28℃。慢性感染显著症状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刨伤,深入到肌肉。在10-15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侵入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气体。急性败血症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脑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头背颅侧部腐烂,暴露出脑部,出现头穿孔。  相似文献   

15.
十二月,针对黄瓜的越冬栽培而言,主要应做好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以及防寒保温管理。 一、十二月上旬。防冶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和叶片,病菌从雌花的花瓣侵入,花瓣腐烂,瓜蒂顶端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6.
一、猝侄病。幼苗出土后。在幼茎近地面处发病,病部组织变为水浸状暗绿色,很快就软化、缢缩、腐烂,幼苗随之折倒。折倒的幼苗在短期内依然青绿,潮湿时病部密生白色绵毛状霉,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二、立枯病。发病后幼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初发病苗白天萎蔫,晚上恢复正常,以后病斑逐渐凹陷干枯而死。菜苗病部有淡褐色蛛丝状霉,这是与猝倒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之友》2003,(9):28-28
一、发病症状西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熟,在叶、蔓、果实上均可发生。幼苗发病时,近地面茎蔓变成黑褐色,缢缩猝倒。叶片受害时,初为小的黄色水渍状圆斑,以后扩大变成褐色,病斑周围有一紫黑色圈,其上生长黑色小点或粉红粘稠物,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片,干燥时破碎,使叶片枯死。叶柄上和茎蔓上会呈现狭长的褐凹陷病痕,病痕扩展,茎蔓逐渐死亡。若果柄染病,幼果颜色深暗,逐渐萎缩致死。成熟果实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环,以后呈黑色凹陷圆斑,其  相似文献   

18.
张立宁 《农家之友》2014,(12):62-62
<正>柑橘树脂病,又称流胶病,是真菌性病害,为害树干、叶片和果实。树干受害,皮层变灰褐色或深褐色,并流出带酒糟气味的胶状物,其后植株枯死;叶片受害,出现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砂皮状;果实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并干缩成草质,果蒂褐色腐烂。柑橘树脂病的病菌在植株上越冬,在生长季节发生为害,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台风雨过后更易发病,且发病后难以控制,损失惨重。将病菌杀灭在冬季,在生长季节就能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果树生产发展较快,但果树生产中存在着各类林木虫害及腐烂病等问题,尤其在老果区发生甚为严重,给果树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我们在多年的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几类常见的病害、虫害,总结了一些防治办法,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腐烂病腐烂病是当前果树生产中一种主要病害。它是一种弱寄生真菌侵染性病害,其病菌从果树伤口侵入,一般不立即发病,潜伏期较长。致病与否,主要取决于寄主的抗病性,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腐烂病菌便会由潜伏状态转为致病状态。造成腐烂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体营养不…  相似文献   

20.
正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在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最后病叶逐渐枯黄。花、花蕾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后期果面覆有一层白粉,着色不良。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相对湿度80%以上,低湿也可萌发,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