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危机前后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揭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问题,通过选取2006年~2007年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前后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比金融危机前,危机期间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了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的整体幅度更大,但注册会计师并未像金融危机前那样报告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针对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9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但没有发现变更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也没有发现盈余管理高低与会计事务所变更存在显著性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未因高盈余管理而退出高风险审计项目,审计时也未充分考虑盈余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采用排序选择模型打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一"黑箱"的基础上,运用A股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9年的经验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采取的事务所变更策略和审计费用调整策略对于审计意见收买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事务所变更和审计费用提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计意见收买;同时变更事务所和降低审计费用的情形,相对于未同时变更事务所和降低审计费用的情形,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恶化的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沪、深两市A股2004年年报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04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为基础,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上市年限长短、审计意见变更、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变更、是否ST、地域位置等因素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盈余管理情况的财务指标。审计意见变更对审计意见类型有较大影响,但研究并未发现事务所规模、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1324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越显著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盈余管理与避亏动机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而盈余管理与配股动机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经选取200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49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因此,需要优化公司制度环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加强外部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程度高和低的上市公司会对审计费用有不同的支付行为,即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会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收买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也会被收买;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上市公司认为没有必要支付高的费用收买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增加了审计成本,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同时,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探讨当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受到高质量审计限制时管理层是否会寻求真实盈余管理。本文针对2001—201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有着强烈向上盈余管理动机的微盈企业而言,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审计费用与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事务所规模越大,客户真实盈余管理越多。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质量审计师会限制客户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企业可能会转而进行代价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这需要和审计师监管者格外关注及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与Jones模型,通过博弈论分析审计全过程后发现审计双方存在着带有可信承诺的博弈,因此当期审计意见有可能影响当期盈余管理。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即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审计意见,审计意见也会影响盈余管理。之后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2007年之后审计意见显著影响了盈余管理,这说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增强了审计师的博弈能力,使审计意见能够通过可信承诺的方式显著压缩可控应计利润,提高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都是基于年报的,这是有意义的。但是,中报审计为我们研究审计质量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年报审计是全面审计,通过年报审计推断审计质量都是在审计过的上市公司之间进行比较。这种审计质量研究的有效性受到选取的基准公司的审汁质量的影响。例如,非标准意见的公司比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并不能说明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审计质量就高。如果上市公司总体审计质量较低的话,那么非标准意见的较高审计质量也许只是“普遍的低审计质量中选出来的较高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