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夏天来了集贸市场卖西瓜的人很多。有两家瓜贩给我印象很深:一家卖瓜只卖整瓜.不愿切开卖,一个西瓜小的七八斤重大的十五六斤,由于摊主执意不愿切开卖,一天也卖不出几个。而另一家将瓜分成小块.并注重保持新鲜和卫生.过往行人逛街口渴了.就买上一两块.生意格外红火.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业银行》2008,(3):60-60
200多亿金融资产是雅戈尔身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可是它有些沉重。 它长得太快,甚至一开始都不在规划之中。但是李如成运气好.赶上了资产证券化浪潮这拨大牛市.这边衬衫还只能一件件地卖,那边股权投资的资产价值已是十倍、几十倍地翻。  相似文献   

3.
张闪星是湖北通山县人。21岁时,张闪星开始创业.因为老家盛产竹子,她就想做一些竹制品来卖。张闪星用仅有的几万块钱租了厂房、买了设备.招聘了几个工人,就开始生产。开始时,做的都是一些竹水杯、竹水壶等小玩意.因为这些东西工艺简单.做起来容易.既可当实用品.亦可作为旅游纪念品。她将这些东西送到当地旅游景点请人代销,但是销售情况很不乐观.库存积压越来越多。张闪星就带着弟弟到广州去找市场。  相似文献   

4.
老猫 《科学投资》2006,(4):80-80
从小就受教育.说是只要努力勤奋,最终就能获得成功。但还有一句话老师没怎么讲过,那就是“时势造英雄”。有时候真得相信命运.否则怎么每年卖彩票能出几十上百个百万富翁.可就是没有我呢?  相似文献   

5.
《科学投资》2006,(1):58-58
1996年国庆.在广东打工的张松和朋友去佛山玩,看见一种用蝴蝶做成的书签要卖5元.也想自己试做一下.但由于蝴蝶太厚过不了塑,他折腾了半年多也没有结果.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6.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心态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盐,二儿子卖伞。下雨天,她担心大儿子无法晒盐;天晴时又发愁二儿子卖不出伞。整天愁眉不展。好心人劝她,你为何不换一种思维方式,下雨天,二儿子可以多卖几把伞;天晴时大儿子可以多晒好些盐。这样一想,心情果然开朗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13,(6):12-12
3月7日,参加“两会”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监管部门要做的就是让IPO真实,“它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应该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土豆卖土豆的钱,苹果卖苹果的钱,这是我们追求的”。  相似文献   

8.
李袁峰 《科学投资》2007,(11):49-49
阳澄湖的大闸蟹,要多出名有多出名,而今竟也爬上了互联网。朱群正是这一新鲜事的缔造者。他是网上卖大闸蟹的第一人,他去年的营业收入近百万元,他的客户从普通白领到身家几亿的老板无不覆盖,他被誉为“网络蟹王”。  相似文献   

9.
《科学投资》2008,(6):85-86
谢淑梅:我们不是纯粹为了赚钱! 一块巴掌大的长谷磁砖.竟要卖4;块多7但这种磁砖卖得不错。老板娘谢淑梅有什么生意经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投资》2007,(6):86-86
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王朔新书刚刚发行.司新颖靠着书中的3张小小书签,就已经先赚了几十万元了。”我们下一本是《姚明传》.现在就已经卖了百万以上了,广告客户已经有了四家.除了书签以外,可能还会出加页.有个银行还准备要加腰封。”  相似文献   

11.
你开一家店,为什么只能要么卖鞋.要么卖服装,要么卖珠宝,咋就不能这个月卖鞋、下个月卖服装,再下个月卖珠宝?既然零售本来就是负担着将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与制造商大规模生产相匹配的任务,既然零售业的优势就在于范围经济,那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已有的店面面对同一消费群销售更多种类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有一年秋天,美国的一个州突发大水,交通不畅,面包缺货。作为店主的凯瑟琳派车回收因受洪水所阻而超过3天的面包。 当回收面包的汽车经过灾区时,饥肠辘辘的人们将其围得水泄不通。一定要买过期的面包。但押车的运货员死活不肯卖。他连声嚷道:“不是我不同情你们,但是我不敢卖,我们公司的规定太严了,哪怕我只卖了1只,回去后也肯定被开除!”但饥饿的人们并不是几句话能够打发的,他们手拉手筑起人墙.挡住车子的去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投资》2005,(10):82-82
统计显示.网络游戏数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虽然游戏多了,但卖游戏的人却难找了。而一直游走于各大网络游戏公司的张袁彬却从中嗅出了商机。  相似文献   

14.
卖声音也能挣大钱?您可别以为是歌星出场卖嗓子,而是人类、动物本能发出的声音,是大自然万物发出的原汁原味的“天籁之音”,如呢喃方言、山泉叮咚、鸟鸣啾啾、婴儿啼哭、风雪呜咽、打鼾口技等都可以卖钱的.如不经意的一声咳嗽就能卖人民币5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投资》2007,(5):86-87
说起米店.很多人肯定会先想到很久以前的米铺。时下.卖米的人不少.可是有特色的米店却不多.有现代商务特点的米店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6.
常听身边朋友抱怨:赚钱越来越难了,压力很大,很想回到物关价廉的童年去。没错,我也觉得是这样.小时候买一只雪糕才只要几分钱、上学学费每年几元到几十元钱:现在呢.一只雪糕至少要卖1块钱,学费每年几千上万元。如果那会儿把买雪糕的钱存进银行.恐怕今天也未必能买到雪糕。  相似文献   

17.
灵机一动,从“内急”尴尬中觅到商机 1998年春节后.我随同乡的姐妹去南京打工.先在一家小饭馆端盘子,每月500元的工资。一年后.我又在朋友的推荐下去卖保险,尽管我起早贪黑地工作,生活依然窘迫。1999年春节前几天,打工近1年只积攒了3000元的我坐火车回家过年。当时正值春运高峰期.我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踏上归乡的旅途。  相似文献   

18.
江丽琴 《科学投资》2008,(11):62-63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因为父母生活在广东东莞市,所以一年之内总要数次往返于两地之间。也许是因为在北京见惯了高房价.觉得东莞的房子简直像卖白菜一样,所以从两年前开始.她便不断在东莞买房.到现在为止已经买了三套半了。这所谓的半套,是指她已经交了两万元定金,尚未签正式购房合同。而正是这“半套房子”,几个月来却令她颇为苦恼。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8,(4):84-85
昨天同往常一样,叶路春将盒饭整齐地码放在保温箱里.然后和同伴将保温箱捆上三轮车.奔向人大附近的写字楼.他们必须抢在12点前将200多份盒饭送给食客。学市场营销的叶路春.去年7月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他毕业后放弃了在一家公司做培训主管的工作,而和同学合伙办网站卖起了盒饭。白天针对写字楼,晚上专盯大学生夜宵。  相似文献   

20.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靓汤养人是都市人的共识,专门卖靓汤的小店也一样生意红火。在上海南京路附近有一家名为“汤·come”的小小汤品店.以口味取胜,开店半年就有了800多位稳定的“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