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寨石窟在我国石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曾经是蒙古地区历史上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汇集弘传的中心和密宗修炼圣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草原敦煌。石窟中藏传佛教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以至包括藏民族最早信仰的苯教的壁画内容,构成了在蒙古地区流传的历史画卷,也是今天研究蒙古、西夏、和明清藏传佛教各主要派别的宗教仪轨和信仰内容的重要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2.
萨迦,在西藏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在11世纪初期,中原还处在北宋王朝的统治之下,藏传佛教萨迦派就已经在这个地方迅速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宗教新生力量。元王朝时期,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土,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因深得元朝统治者信任,而在萨迦建立地方政权掌管全藏,直到元朝覆灭后,萨迦地方政权才被帕竹王朝所取代。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5代祖师,元代著名的宗教领袖、政治家、学者、蒙文新字的创制者,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宗教方面的书。藏语中,八思巴是“圣者”的意思。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历史上曾经分为南寺和北寺。北寺由萨迦地方最显赫的昆氏家族的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萨迦始祖的昆却杰波兴建于1073年,当时修建在萨迦县城以东的仲曲河北岸山岩上。山岩呈灰白色,极象一匹奔驰的大象。萨迦意思就是“灰白色”。  相似文献   

3.
《西藏旅游》2009,(11):36-39
辩驳道经 东传密宗 蒙元时期,以萨迦派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在中央政权的大力支持下在整个中国大地广传,辉煌一时。然而,八思巴的帝师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这还要从执掌大权的蒙古族宗教传统说起。  相似文献   

4.
木雅藏族作为康巴藏族的一个支系,世居在康区木雅一带。木雅塔公寺座落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境内,属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在塔公寺每年众多的宗教活动中,6月13日穿戴面具神衣的金刚神舞最为精彩……  相似文献   

5.
《西藏旅游》2009,(11):32-33
就在萨班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尽力弘扬藏传佛教之时,年幼的八思巴,已成长为17岁的少年。这个少年,10岁离开萨迦寺以来就追随萨班精进佛法。当萨班圆寂之时,萨迦派的衣钵与法螺自然授予了这位年纪轻轻却佛学修养甚高的八思巴。  相似文献   

6.
《西藏旅游》2009,(11):42-43
公元1073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贯却杰布在伸曲河谷边的波布日山脚的一块灰白色现瑞相的的土地上,兴建了一座寺院。寺庙因所建之地的白色土地而得名,曰“萨迦”。贡却杰布以萨迦寺为中心,向以昆氏家族为主的信徒,开始传授新密法,并逐步建立以道果法为密法传承的新的教法系统,从而形成了藏传佛教萨迦派。  相似文献   

7.
热贡艺术     
藏传佛教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神圣纯洁,在藏民族中享有全民信仰的至高地位。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艺术,更是异彩纷呈,精美绝伦,充满魅力,在佛教艺术各门类中独树一帜。热贡艺术,尤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她融宗教艺术的神圣肃穆、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与同仁地方特色于一炉,如一枝出墙红杏,为广大信众所珍爱,并事誉世界。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12,(7):10-10
甘丹寺位于距拉萨57公里处的拉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汪波日山上,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庙,同时也位居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首,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公元1409年亲自创建的,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格鲁派的祖寺。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般热衷于藏族神密文化而又不太了解藏族历史渊源的人来说,只知道雪域藏族人普遍信奉由印度传入的由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以及由此衍化形成的藏传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密宗。但对于在佛教传入前至少有近千余年发展盛期的藏族本土特有的宗教文化的源头——苯教却知之甚少。有的则不分史期地把苯教与藏传佛教其它教派相提并论,错误地将其例为藏传佛教中之一派;甚而至于也有的人认为藏区的苯教已经消失了,那就更有失史实了。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认为塑造神佛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虔诚解脱,也是信教者修禅与入教的需要。当佛教传入西藏时,伴随它宗教信仰、佛教伦理与宗教哲学的传入,高度发展的佛教艺术形式也随之传入。在这其中,“曼茶罗”艺术逐渐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电摩的定义及危害电摩是外形类似摩托车,以电机取代摩托车的引擎,以电池为动力来源的交通工具。电摩的危害大。首先,电摩自重大,可以达到六十公斤甚至更重,很多使用者难以安全地控制车辆。其次,电摩的速度普遍超标,很多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早已超出非机动车的标准。据相关统计数据,当碰撞速度达到50公里/小时的时候,致死率近90%。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1日,在河北省平泉县城营运了11年的“摩的”(三轮摩托出租车)正式退出载客营运市场。平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摩的”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乘载工具,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摩的”的无序发展,到2004年6月,全县注册登记已达2239辆,加上无牌的“黑车”,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2010,(5):104-107
神舞,藏语称羌姆、法舞,相传是莲花生在建造桑耶寺时发明的一种粗犷而豪放的宗教舞蹈,是藏传佛教与神灵鬼怪密切相关的特有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14.
“摩的”是指非法从事出租客运业务的摩托车。“摩的”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和县以下的小城镇尤为突出。由于“摩的”穿梭于大街小巷,老百姓称它为“蝗虫”。“摩的”严重干扰了出租客运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秩序,严重威胁到乘客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客运市场和市政管理的一颗毒瘤,已经到了非铲除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左手 《西藏旅游》2007,(2):70-72
桑耶景区是雅砻风景名胜区七大景区中景点最集中、观赏价值最高的景区,位于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景区位于扎囊县雅江北岸,距泽当42公里.景区特色以西藏佛教历史文化遗存为主.该景区以雅江自然风光、桑耶寺藏传佛教和青朴修行地为主景,其藏传佛教历史遗存集中展示了西藏佛教"前弘期"盛况,素有"通向天堂的门户"之美称.  相似文献   

16.
西门 《西藏旅游》2011,(6):108-117
纳木错是西藏三太圣湖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藏语意为“天湖”。纳木错距拉萨190公里,位于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  相似文献   

17.
日喀则在藏语中意为“土地最肥美的庄园”,位于后藏年楚河与雅鲁蔽布江相交的宽广河口地带。1447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创建扎什伦布寺后,日喀则逐渐成为以班禅喇嘛为主导的,统领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的扎什伦布寺建于日喀则市尼玛山上,供奉着今世最高的铜质鎏金强巴佛像。日喀则地区历史上是多种地方及宗教势力竞相争夺的地方,萨迦、夏鲁、觉囊起于此,以后噶举、格鲁又大举进入,江孜白居寺集中体现了各教派在后藏地区相抗衡的特征。后藏是沟通雪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安徽的秦师傅来说,这种“坦坦荡荡”的生活真爽:每天依旧开着摩托车出门,却已不再做“摩的”生意。上午9时,他准时来到宁波市鄞州大道与天童路的交叉口,把摩托车往路边停好,戴好安全帽,披上“文明交通协管员”的横条,手持一面小黄旗,就在路边管起交通安全来。目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像秦师傅这样原来开“摩的”现在管交通的师傅共有26位。鄞州中心区马路上的“摩的”载客行为,是妨碍交通安全的一大祸害。交警和其他有关部门曾多次进行整治,却因“摩的”师傅东面整治西面跑,整治的效果并不明显。从今年5月初开始,鄞州区交警大队变“…  相似文献   

19.
"苯波教"是佛教传入西藏以前藏域的本土宗教,简称"苯教"。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藏传佛教争战不息,经过多年,两种教派逐渐相融。  相似文献   

20.
德格县位于金沙江畔,与西藏江达隔江相望,是同拉萨、甘肃夏河齐名的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更特别的是,在整个藏区都不多见的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在这个地区和睦相处并较均衡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