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银广夏、蓝田股份,到丰乐种业、草原兴发,再到绿大地、万福生科,直至今日獐子岛………资本市场造假的"黑天鹅"层出不穷,固然是缘于资本市场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如果我们细数中国A股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财务造假上市公司,若以行业来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发生的频率,我们会发现,农业股似乎是一枝独秀,而且其每一个造假案例都堪称资本市场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财务造假事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造假中,各方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了造假的发生。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是我国近年资本市场的重大案件,文章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万福生科案中会计、管理层、审计等各方人员在造假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各方人员提出建议,以期为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资本的风险与安全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们抱怨政府干预过多、信息披露不透明、“一股独大”、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恶性炒作等等,不一而足。究其缘由,在于我们对资本...  相似文献   

4.
资本的风险与安全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们抱怨政府干预过多、信息披露不透明、“一股独大”、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恶性炒作等等,不一而足。究其缘由,在于我们对资本...……  相似文献   

5.
披露失真的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近年来出现的琼民源的造假、蓝田股份的欺诈、银广夏的虚幻神话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因此,深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失真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对策,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尽管从表面和局部上看。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是上市公司本身技术性和商业性的决策。但是其中期和长期的意义却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是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逐步接轨的前奏,也对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相关联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近年来出现的琼民源的造假、蓝田股份的欺诈、银广夏的虚幻神话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因此,深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失真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对策,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斌 《新财经》2010,(12):80-86
上市公司问题频发,污染事件、造假上市、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比比皆是。2010年,随着创业板公司的陆续上市,又给国内资本市场增加了不少丑闻。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9月18日表示,国资委一贯强调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时候,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他强调,中央企业所控股上市公司要成为资本市场的表率。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形势是好的,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好的。我们支持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  相似文献   

10.
刘纪鹏 《中国报道》2012,(11):56-58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从6100点一路跌到1600点。时至今13,A股市场仍然惨淡,内幕交易、投机套利、造假圈钱等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送转股行为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普遍现象,一直受到理论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送转股的资本扩张效应,首先对大额送转股行为进行了界定,使用送转扩张系数来描述多次送转股的累积资本扩张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额的送转股公司的成长特点及其股票的下跌风险。  相似文献   

12.
财务造假事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对广大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对市场监管提出迫切要求。本文介绍了万福生科造假的过程,着重分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并借此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加强市场监督,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被曝光,众多投资人、股民、债权人等蒙受巨大损失。人们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财务造假的动机和惯用手法,以及如何识别财务造假越来越关注。文章从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入手,分析了其主要的惯用手法,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来防范财务造假。  相似文献   

14.
姜桂珍 《北方经济》2007,(12):80-81
为了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分为供外国投资者购买的外资股和本国投资者购买的内资股。对于一家既发行外资股又发行内资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外国股东和本国股东享有的权益是相同的,那么,该上市公司的外资股和内资股价格理论上也应该是相同或接近的。然而,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外资股(B股)价格普遍低于同一上市公司发行的内资股(A股)。这种价格上的差异现象令人费解,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在6月22日,中石化在境内公开发行A股的招股意向书同时见诸于三大证券报及相关的指定网站,增发以后的中国石化,总肌本逾867亿股,流通A股28亿股,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元,如28亿的发行流通股,无论是哪一个指标,本次中石化都使现今其它上市公司难以望其项背,也创了国内A股市场多项第一,有人称其为“A股市场的第一超级航母”,中石化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公开募集资金,使得一度传言H股要开始在内地资本市场上掀起融资潮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毕业庆 《西部论丛》2002,(12):48-49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吸收直接投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截止2002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1191家,B股上市公司111家,  相似文献   

17.
韩金鸽 《特区经济》2005,(9):149-150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持续下挫,社会公众投资者已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导致股市受挫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长期分置状态,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尚未流通股份中发起人股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证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2.2004年.1459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控股股束的资本结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资本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U型曲玑关系,该曲线关系揭示了控股股束同时具有隧道挖掘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一股独大”并不是产生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声誉数据库:防范造假行为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资本市场交易的复杂性以及法律自身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法律在许多情况下对造假行为的惩罚显得无能为力。早期商业贸易发展史表明,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对手对造假者的惩罚是维持交易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对手实施惩罚的前提是有一个有效的声誉传播通道。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上市公司信誉数据库和信用评价系统,使造假者的行为在广大投资者中间广而告之,并形成长期的市场“记忆”,造假者就会付出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成本。这种依靠交易对手实施的惩罚是治理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建立和运作这样的数据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相似文献   

20.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