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柴燕肖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136-137
随着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的蔓延,靠外需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但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出口,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外需,要想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扩大外需。首先介绍金融危机后我国外需的现状,然后分析外需的作用,最后提出扩大外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外需变化对企业工资的实际影响。本文构建包含外部市场需求冲击的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外需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引发工资调整。接着,本文采用全球200个国家(地区) 3800种的HS6分位产品进口数据,匹配中国企业的出口信息,测算了每个企业基于目的国—产品的国际外需变化,结合2010—2013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库进行实证。结果发现:控制企业外部供给和内需冲击等因素后,外部需求冲击对我国企业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的外需提高能使企业工资上调0. 173%;企业外部市场暴露加强了外需冲击对企业工资的作用;外资企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企业、低技术行业内企业工资遇到外需冲击调整幅度较大。本文研究有助于从微观企业视角厘清国际外需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逆全球化下保证劳动力收入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陈燕 《北方经贸》2009,(10):38-39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能过分依赖出口,应更大程度地转移到内需上来。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扩大内需同时应正确处理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正确处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正确认识国内需求存在的不足;明确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总财富大大增加,财政收入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扩大内需可以从政府增加公共产品开始。通过发展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抑制过高的住房价格, 引导国民经济从“外需依赖型”转向“扩大内需型”。  相似文献   

5.
台湾“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对台湾经济产生了危害,应采取如下措施对其“国际收支”进行调整:灵活运用汇率杠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即实现从外需发展型经济结构向外需与内需并重,扩大内需方向转变;积极向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飞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一个重大思考就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模式亟需做出根本性的调整,转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就是要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更好的价格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口、外贸依存度以及外需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方面分析了内需与外需发展的关系,得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而进出口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未来经济增长的政策应是"稳外需,促内需"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2012,(5):28-29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9.
杨敏  王静娴  方维佳 《中国市场》2009,(44):66-67,96
本文从当前政府的扩大内需政策进行思考,探索内需以及外需对于一个国家的外源性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作用,采用计量分析的手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对内需、外需以及外源性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企业——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稳定外需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贻桂 《中国市场》2013,(30):78-79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取得惊人进步。但是,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大多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较低,如果不加快实现转型,企业发展将受到阻碍,并可能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谓转型,就是低端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的转变,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和产品竞争力。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强烈的外需一直是支撑我国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急剧下降。近期,我国的出口数据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其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鉴于对我国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我国应该主动"创造"外需,本文针对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造外需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昆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126-12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高度依赖外需的纺织服装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许多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四次上调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有助于缓解相关企业的经营压力,但由于外需疲软、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出口成本提升等综合原因,数据显示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有限。企业只有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5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稳定外需对  相似文献   

15.
对扩大内需政策提几点建议:一是在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继续稳定出口,争取市场不缩小,份额不降低,传统市场要守住,新的市场要开拓。三是充分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恢复有关房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最重要的,我们经常讲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7大家可以说技术、特别是专利技术、是特定产品、特定服务都有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要素,但是最最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核心竞争力有三个评判标准:有价值、不易被抄袭模仿、要有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发展外贸主要是为了追求出口创汇、扩大出口规模。发展外贸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促进产品出口环节,往往采取低价销售的策略,有些商品换汇成本非常高,极易导致贸易摩擦,造成资源浪费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这种战略的边际成本愈来愈高,出口后劲明显不足。因此,建设贸易强国,基于产业安全要求,要从外需和扩大内需两个维度,嵌入总需求的变化要求;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促进外资产业本土化和本土企业国际化;系统推进营销网络、品牌与物流国际化,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能合作,注重发挥投资贸易工程的互补效应,促进市场多元化。总之,要把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下来就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尤其对于制造业来说,产品利润在逐步下降,所以控制好产品成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我国很多企业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都存在了很多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优化产品成本控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成本控制,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国际竞争的压力,企业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品牌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特殊优势。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必须要开始重视品牌的塑造,创造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品牌,将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品牌价值的打造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品牌价值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从品牌价值角度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财政部网站6月22日消息,为促进稳定外需,调整出口结构,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