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认为美国经济中主要存在长度为5—6年的周期波动。因子分析和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与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但美国5—6年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受到供给因素的引领和影响。本文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前美国经济处于复苏乏力局面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美国经济的复苏繁荣有赖于供给方面因素的切实改善。  相似文献   

2.
头条     
美国经济解连环 《财经》2004年4月上 与传奇般的“中国故事”相比,“美国经济复苏”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为令人激动的主题。然而,复苏之旅未必是一片坦途。“复苏”不是美国经济当前惟一的主题词。复苏,仍将复苏;赤字,还是赤字;下跌,继续下跌——三种主题词分别对应着美国和全球经济、美国财政和贸易账户,以及弱势美  相似文献   

3.
守一 《沪港经济》2010,(12):63-63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整个世界经济从低谷慢慢复苏,对你的公司来说是不是这样? 曾真: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年初强劲复苏,但进入第二季度后,复苏势头受挫。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消费和投资不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 如果以通常的统计指标来衡量,1990年开始的美国经济衰退表现得很平缓。总产值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下肤幅度仅及通常衰退程度的一半,而工业产出水平只下降3.7%,这是战后所有衰退中程度最轻的一次。但是整个美国经济看来并没有迅速从平缓的衰退中复苏。尽管实际产量在近一年中首次出现增长,使1991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目前的经济状况仍然软弱无力。因此,目前经  相似文献   

5.
宋玉华 《浙江经济》2003,(24):30-31
一、发达国家经济1.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引擎。虽然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仍显疲软,产能仍有剩余,但最新的一些指标传递了美国经济形势改善的强烈信号——第三季度 GDP 增长高达7.2%,创近20年来的最高季度增长记录。与此同时,美联储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将对今后经济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IMF9月份发表的“世外经济展望”报告将2003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从4月份的2.2%调高为2.6%,2004年预计增长3.9%。影响2004年美国经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1984年是日本经济摆脱了旷日持久的危机之后,经历了复苏,走上持续高涨的一年。日本多数专家和脑库认为1984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大体在5~5.5%之间。它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外需主导性。日本经济的这次周期性复苏和高涨与美国不同,是出口先行的外需主导型的。美国经济回升是从汽车、住宅等消费需求的扩大开始,进而引起设备投资的新高涨,是内需主导型。美国经济的回升带动了进口的扩大,为日本扩大出口创造了前提。日本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以来,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前景估计普遍悲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发生衰退.显然,这一事件对近期的美国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不仅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且导致金融市场激烈动荡,打击美消费者信心并使消费支出继续减少,使本已疲软的美国经济继续下滑,甚至可能出现衰退,并延缓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同时,美联邦政府放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而美英反恐怖军事行动,无疑又为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前景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欣华 《中国经贸》2009,(15):42-43
美国:复苏迹象初显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份进入衰退到现在.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继续收缩,但幅度有收窄趋势。近来一些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出现从收缩向缓慢复苏转变的迹象。经济学家也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可望在下半年开始复苏,但步伐将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9.
赵伟 《浙江经济》2010,(12):20-21
美国经济:复苏后面有隐忧 美国经济在复苏,单就GDP增长和制造业订货判断,复苏的势头还显得很强劲。GDP在2009年第3季度恢复了增长,4季度甚至达到5.6%的超高增速,2010年1季度增速虽有所下降,也达到了3%的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可能达到200辆。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汽车市场的增长前景似乎都很不妙。在美国,汽车销售开始回归正常化的更换需求水平,这意味着增长放缓。在欧洲,经济复苏的断断续续妨碍了汽车销售增长。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格局有所不同。尽管近期中国GDP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信心下滑引起了担忧,但我们仍看好中国汽车销售的长期增长前景。2005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Financial System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rowth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ow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affect industrialgrowth? What effect does it have on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y,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rms?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 and does itdepend on 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How do financial systemsdiffer in their vulnerability to crisis? This paper attemptsto provide an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state of empir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新疆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新疆融资租赁业重组完成。纵观其发展历程,本文认为新疆融资租赁业存在着租赁设备结构和承租方性质单一等多种发展难题,而外部制约因素则与新疆经济环境欠佳、市场化程度低等有关。最后指出融资租赁凭借其独特融资、促销和理财功能,可以通过改善融资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协作等一系列策略,实现金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的高速发展,闽台经济开发合作发展迅猛。值此机遇,福建省以其地理、资源、政策等优势,将海西战略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动力。本文以福建省竹纤维产业为例,从金融支持的视角,通过研究福建省竹纤维产业发展现状、现行举措及制约因素,提出金融有效支持福建省竹纤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的外贸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探讨其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但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约束下 ,利率市场化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分析利率市场化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 ,对如何降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成本 ,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消费"的调整与转型必然带来"中国制造"外需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但这些投资计划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真正对症下药,启动中国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会加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缺乏更多结构调整措施的配合之下,中国目前经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是在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以实际人均GDP、银行业规模和银行业效率等变量来衡量经济增长与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银行业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江苏银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益 《科技和产业》2006,6(11):31-33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而高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则来自于创新。通过引入BSC(平衡记分卡),建立起涵盖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组织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的创新绩效的综合评估框架,从高科技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着手,对整个创新过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孟丽 《乡镇经济》2009,25(1):116-119
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近年来安徽金融业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不足,如对发展金融业重要性认识不够,金融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金融结构不合理、比例明显失调,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不足,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应树立金融强省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金融开放和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20.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业最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巨大抗风险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业并没有出现上世纪大萧条的分业经营,许多业务单一的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一大批新金融航母开始出现。实际上,金融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它与宏观经济、技术进步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社会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演进路径的梳理,重新认识到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之间选择的重要性,可以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