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因人才而兴。对急需人才而发展的企业来讲,怎样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象企业的“企”字一样,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企业也会因人才而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周和毅 《商界》2001,(10):50-52
“武大郎开店”现象是一个“怪胎”,一旦“武大郎”们在企业里兴风作浪,人才受到压制,便没有了公平,腐蚀企业的肌体,如何应对这一“怪胎”?  相似文献   

3.
孙力 《商界》2008,(8):77-78
我们软件行业已经容不下“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提拔方式了,人才的短缺时刻威胁企业的发展,怎样才能赋予那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以开疆重任呢?我开始了“淬火炼钢”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巅峰的颤抖     
王育琨 《商界》2008,(5):28-33
企业积累的资本、人才、软件、硬件是一个企业继续创造辉煌的基础,可是统览企业史,那些积累丰厚的企业却日渐式微,那些原本“无中生有”的小企业却朝气蓬勃! 那些通常理解为基础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助推更大的成功?那些看上去式微的小人物小企业,为什么常常创造奇迹? 那些事业巅峰者,为什么会一直处于颤抖之中?  相似文献   

5.
网友评论     
1.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首先源于态度问题。领导者能否安下心来规划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在发现一条正确的路时,能否忍受黑暗前行?其次是要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制造”要摆脱低端低档.最欠缺的正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三是人才问题。现在的人才匮乏或许是因为过去的忽视所致。因此,我们亟需建立各种培养人才的途径,正如贵刊专题所吉。它可以是师徒传承,也可以通过现代的管理方式,最关键的是要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4,(23):B004-B005
在与企业的多次接触中,我们发现白酒企业多数人存在着不知用什么人的问题。企业负责人招聘人才只有一个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成熟网络”。再问他:“其他的要求呢?”他再也想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钟震玲 《销售与管理》2006,(6):86-86,88
初创企业用高薪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几个熟手不太现实,而通过公开招聘能有效弥补其缺陷。但是,如何才能招聘到适合企业的人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人们对于“猎头”一词甚是生疏。好奇者会打听:这里是餐馆还是卖西藏工艺品的商店?作为中国“猎头”公司的第一批从业者,纪云成为了城市中最成功的“猎手”,他不仅征服了企业,“俘虏”了“猎物”——人才,更为自己“猎取”了一份丰腴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营销人才缺吗?答案是缺。人才浪费导致人才“奇缺”。如何留住管理和营销人才是摆在每个企业老总桌上的一道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制度,以不断激励员工创造业绩并满足其工作成就感。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人才问题是关注的焦点。如何为不断扩张的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形成“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乐观局面呢?由于组织环境和发展状况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香港大厦探索出的“三选三建”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人才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孟琼 《中国会展》2012,(19):64-67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是不少企业面临的~大挑战,会展行业亦是如此。作为展示设计公司的核心人才,设计师的去留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才都不是天生的,对于展示设计公司而言,应该怎么培养、怎么使用、怎么挽留设计师?对此,三位业内人士各抒己见,聊聊他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志明 《商界名家》2003,(10):41-43
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产品和市场,而这种创新能否实施,关键在于组织及其制度,说到底,是人才创新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如何“修理内部”?把产权、人事、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涉及企业命运的问题放到新时代、大市场和全球化的战略框架里,能有效避免“窝里反”,使企业安全,事业兴旺。怎样“独善其身”?把个性修养、品行造化和能力伸张等与自己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与所在组织变法图强环环相扣的矛盾,统统整合起来,在与任何“系统”的兼容中,特立独行。不必抱怨,不应责难,当我们毁誉参半地解开那个“黄埔结”时,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企业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进出口经理人》2011,(10):68-68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新时期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能量如同光能。普通灯泡所发出的光,只能用做一般照明。但同样的一股能量如果能像激光束那样对准一个方向,就可以穿越任何障碍。当这种聚光原理运用于企业团队的活动时,同样可以影响到企业团队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成为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往日的同行或竞争对手成为企业新的干将,如何成功留任企业核心人才?如何让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本增值而不是流失,面对整合背后的文化差异和薪酬现状的差异,如何设计一种新环境下的薪酬体系.让新的薪酬体系平稳着陆?这场不可阻挡的跨国整合已经来临,作为企业HR部门又将如何打赢这场“薪酬整合之战”?  相似文献   

15.
高待遇、高职位、充分信任,为什么还是拢不住“人才”们的心?怎样才能实现人才的稳定呢?  相似文献   

16.
《商界名家》2006,(12):82-84
记者曾看到北大毕业生当屠夫和女大学生当环卫工的报道.这看起来似乎他们能抛开世俗观点精神可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人力资本的浪费。中国有句俗话,“杀猪焉需牛刀”?当今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合理使用人才的方法。不少企业要么是人才高消费——博士当秘书,要么是人才低消费——文员当副总。  相似文献   

17.
赵延忱 《商界》2007,(4):I0018-I0021
你凭什么创业?凭什么规避风险求生存?你靠什么竞争?靠什么自立于企业之林?这所“凭”所“靠”的“什么”就是资本的“根”,企业的“根”。提出了“根”的说法,首先就要证明有没有这码事,有没有“根”的存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如何面对日益升级的人才争夺战?在感叹“人才难找,留才不易”的同时,投入越来越多的钱,提供远高于市场价位的工资是不少企业的选择。但是,一旦竞争对手效仿,高工资的威力就会大减,并且使得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走向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人才状况不能有效改善,但是用人成本却大幅度攀升。近些年有一个策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即在人才市场中建立并保持一个强有力的雇主品牌。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怎样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突破机制、环境的障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让千千万万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的创造力充分展现?西部大开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吸引人才、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西部与中东部地区之间人才资源如何合理交流?  相似文献   

20.
人才高消费,能消费得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高消费,能消费得起吗?●熊金胜人才的浪费乃是最大的浪费,人才高消费其实就是人才大浪费。时下,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所需求人才的学历和要求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走高”趋势,人才的任用已掉入“人才高消费”的怪圈。人才大“拍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由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