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资源错配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房地产投资出发,分析其通过房地产业、非房地产业、消费、经济风险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低于非房地产投资;全国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关系,说明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最终会阻碍经济增长;分区域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与全国样本的趋势一致,呈现倒"U"形关系.其中,东北地区只有辽宁省于2014年跨过拐点,房地产投资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起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6省分别从2008—2011年开始陆续跨过拐点,并持续至样本期末,说明房地产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10年左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分析 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物品。本文将全国内陆(不合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中部地区有8个,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在此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作出了规划。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的这三个经济地带,各自所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中国省(市)域自主创新效率,利用改进理想解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市)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地域差异化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均衡,影响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不相同。本文采用时间跨度为1998-2008年的年度数据,横截面单元为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分析框架和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区域,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应采取有区别的政策促进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间公共物品供给差距和地方政府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盛楠  李敏 《北方经济》2006,(11):39-40
一、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分析 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物品.本文将全国内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中部地区有8个,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在此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9年7月25日国土资源部对外正式公布的全国30个省87个城市536个楼盘调查数据,对我国地价对房价影响程度的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地价每上涨1%,将导致房价上涨0.355%。同时这种地价弹性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区间差异,更体现在每个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区内差异,地价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小城市、中部大城市、西部大城市、中部中小城市,东部大城市和西部中小城市。本文认为地价对房价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囤积不同。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东中西地区2008年上半年GDP绝对值进行分地区排序.广东省以16018亿元遥遥领先,居东部地区GDP绝对值首位,这也是全国首位,其次是山东和江苏;中部各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省排名第一,达N8593.54亿元,排名最后的为吉林省,达2384.1亿元;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中,四川省上半年GDP达5388.5亿元,位居西部首位,其次是内蒙古和广西.  相似文献   

10.
小资料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带: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省际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行政成本定量研究比较缺乏的状况,本文首次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至2006年的行政成本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定量分析,运用行政成本增长率、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行政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分析各地行政成本的变化趋势及省际差距.研究发现:全国各地的行政成本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绝大部分地方的行政成本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六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支出合计的比重维持在9%~10%之间,各省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各省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行政成本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比重并不高,但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陈宪 《沪港经济》2006,(11):53-53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总体上大致划分为4个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大多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而作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策略。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的中部地区,是承东启西的节点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国家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但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问题探讨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出现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距在扩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已引起中国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也是目前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大政策,继续实施沿海带动、梯次推进战略,继续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划分东中西部的依据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30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经济实力、人口条件、物产资源本来就有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又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划分东部、中部、西部,我国学术界已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5,(2):45-47
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概念不尽相同。目前统计上东中西部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1,(19):124-124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显示,1—7月.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634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的贵州、新疆分别增长83.1%和64.1%,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1997—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房价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水平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较大,低的地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地区之间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广东省可谓是一枝独秀,在我国最先确立了经济特区,经济实力雄厚,引领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分析广东省的经济情况和发展模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艳春 《北方经济》2009,(18):11-12
本文借鉴社会保障测度模型.运用公积金保障深度指标,利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07年间公积金缴存水平和各地区人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公积金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各地区住房公积金保障深度基本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划分相一致,公积金个人缴存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