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龙江金融》2011,(3):16-16
央行3月16日发布2011年一季度储户、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09,(2):77-77
据2008年12月15日万事达卡发布的最新消费者购买倾向指数,亚太地区的消费者正在增加储蓄以应对惨淡的经济状况,87%的消费者声称储蓄对其十分重要或重要。调查发现,相较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消费者的储蓄意愿是比较低的——仅有77%的中国受访者将储蓄作为最重要或重要的理财手段,低于印度尼西亚的97%,菲律宾的97%、马来西亚的93%和印度的92%。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年湖北省139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储蓄、贷款、保险为例,借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的财富特征、风险评估与遭受的风险冲击对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有更多财富的农户更倾向于获取金融服务;对风险评估程度越高、过去遭受更多风险冲击的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少,其中,对风险评估程度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储蓄,过去遭受较多风险冲击的农户倾向于选择贷款。年龄、家庭规模和结构对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结论也表明了增加收入和平滑消费是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994 年以来, 中国内外资运行缺乏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与国内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同时存在。这一现象导因于引资的盲目性、边际储蓄倾向上升和消费投资倾向下降, 以及国内政策缺乏配合。为此, 本文提出了实现内外资协调运行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储蓄投资意愿指数,用以反映居民是倾向于储蓄投资或是倾向于消费的意愿程度。通过分析其时间序列发现,储蓄投资意愿指数长期处于2.6-2.9的稳定区间,但2012年后快速上升至3.6以上,原因包括:实际存款利率上升、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持在高位、理财投资门槛降低。进一步实证分析影响储蓄投资意愿指数的因素包括信贷余额/GDP、工业部门利润率、同业拆借利率与CPI等,最后使用SARIMA模型对序列预测。储蓄投资意愿指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是对消费率、投资率的一个补充,在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段时期内,可作为判断政策是否有效、转型是否朝预期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VAR模型分析方法,采用2001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研究在通货膨胀和利率因素的干扰下,我国人身保险与储蓄的联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和利率调整均加大了人身保险业发展难度。短期来看,人身保险和储蓄替代效应更明显,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储蓄方式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对人身保险的需求;但长期看,人身保险与储蓄则表现为同方向互动发展。可见,人身保险与储蓄之间的联动关系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讲,人身保险与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水平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点,但2001年以来,吕梁地区储蓄一直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2001年、2002年增幅分别高达13.3%和20.4%。引起储蓄高增长的原因何在?是否合理?如何有效转化居民储蓄?为解决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连续数年关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已经影响了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费用和住房费用。大学学费在近20年中更是上涨了约25倍。  相似文献   

10.
根据ECM模型分析工资对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以得出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中储蓄倾向较大、消费倾向较低的结论。根据我国贫富群体消费倾向的差异,低收入应该是加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存款一直呈"高储蓄、高增长"态势。我国居民倾向于高储蓄也是"无奈之举",投资渠道太窄、投资品种有限就是原因之一。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专门针对老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由于生产发展,群众的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储蓄存款迅速发展。临沂地区1983年底城镇储蓄存款余额达10,200万元,比1978年增长368.3%。为了研究储蓄增长的因素和对市场消费的影响,掌握新的交化,探索储蓄发展的规律,更多地积聚资金,支援国家建设,我们在全区13个县就储蓄来源、储蓄目的、储蓄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一、人民群众货币收入的增加是储蓄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职工货币收入来源多,节余能力增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出现持续下降的走势,而居民人均储蓄呈现快速增长势态。自1996年5月以来,人民银行曾7次降息,而且前年11月起,又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税,但居民储蓄仍一高再高。究其原因,一是体制变迁因素的影响,使人们支出预期发生变化,防范风险的储蓄倾向随之上升,即期消费减少;二是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也导致储蓄倾向上升;三是人们的储蓄情结。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居民消费无热点必然造成消费倾向下降。所以目前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培养消费热点,调整和采取相关的消费对策。1.提高收入预期,稳定支出预期,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国家先后在医疗、教育、住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教育储蓄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储蓄存款占储蓄存款比重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对某市近几年教育储蓄存款的调查统计看出,教育储蓄由开办之初的迅速发展转化为不断萎缩,特别是2003年以后呈直线下降,2003年末该市辖区教育储蓄存款余额164355万元。占储蓄存款总额的4.32%;2004年末为94485万元,占储蓄存款总额的2.29%;2005年末为46849万元,占比仅为0.98%。2005年《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实施后,教育储蓄业务量明显减少,基本没有储蓄转存教育储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我行对福州地区专业银行部分储蓄所、储蓄代办所、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15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公款私存储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8月底止,上述机构公款私存储蓄的余额达2896万元。其中:工行2619万元,占总余额的95%。仅市区而言,工行22家储蓄所中就有730万元的公款为当年存入,占其8月底储蓄存款新增数的5.6%。  相似文献   

17.
从1985年以来,各地县、市农行都陆续聘用了一批储蓄代办员。时至今日,储蓄代办员已经成为一些行、处储蓄工作的重要力量,推动了农行储蓄事业的发展。如来宾县农行1985年前没有一个储蓄所,现已有15个储蓄专柜,分布于县城和乡、镇圩集,在从事储蓄工作的73人中,有44人是聘用的储蓄代办员,占总数的60%以上,1984年末来宾农行储蓄余额仅有466万元,至1990年8月底止已有储蓄余额4758万元,比1984年底增加4292万元。翻了三番多,为筹集资金,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做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情况,人民银行徽县支行在2011年1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对居民储蓄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居民认为目前房价过高,对调控效果不乐观;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储蓄的高速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行为扩大信贷业务,增加资金来源,先后开办了不少新的储蓄种类,使储业蓄务获得较大的发展,农行内部也增加了不少业务工作量。由于我们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一度出现只重视业务的纵深发展,而忽视了业务内部管理的倾向,致使部分营业机构内部管理出现一些混乱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影响我们今后业务的顺利发展。笔者前段时间就我县农行开展储蓄业务过程中内部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认为当前加强储蓄业务内部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契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不但提出了建立健全有效率的证券市场的要求,也为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契机。——储蓄与投资格局的新变化,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客观需要。随着放权让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收入分配由改革前的高度集中转变为相对分散,由此导致国家、企业、居民的积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储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居民储蓄从1979年占社会总储蓄的24.40%上升到1990年的61.7%;政府储蓄从1979年占社会总储蓄的31.82%下降到3.7%;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