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如何科学地度量和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管理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Logit模型建立了商业银行客户违约概率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的正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2.
莫易娴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8,(1):5-19
在研究个人贷款违约风险中,传统的研究往往只单纯地将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协变量,并未考虑宏观经济指标的时变交互特征(vandell,1993;Zandi,1998)。国外研究达成共识的是以Logistic回归的传统模型不能给出违约概率的动态预测值,且反映经济形势的宏观经济变量也不能纳入模型中。论文论述了生存分析与Logistic模型的理论机理,试图在借贷违约风险中加入系统性风险对违约的影响因素,克服了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代表的传统模型在度量信贷违约概率时仅考虑个体非系统性风险的局限。研究结论说明宏观经济变量确实对违约风险有影响,对网贷违约风险来说,Cox模型更优于Logistic函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企业的违约概率进行分析,选取2007年制造业ST和非ST的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使用正向逐步选择法根据样本企业2005和2006年的财务数据的平均值来预测2007年企业的违约状况.结果显示,在影响企业违约概率财务数据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公司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中的违约率、违约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是对个人、经济体与金融工具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KMV评级模型的研究,指出在信用评级中的关键指标——“违约率和违约概率”在评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数据只满足Logistic模型的要求,因而预测单个信用资产违约率只能以Logistic模型为主线建模。以中国某商业银行1999~2005年的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本身、宏观经济、地区及行业四方面因素对企业违约概率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以上述四因素为变量,所构建的预测电力、公路、城镇建设三个行业信用资产违约概率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与预测单个信用资产违约的结果来看,四要素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选取沪深A股1463家上市公司,分别运用基于市场信息的Merton模型和基于会计信息的Logistic模型,测算公司的违约风险。相关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违约测度方面的一致性较差,进一步基于ROC曲线以及准确性比率的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的违约预测效果明显优于Merton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公司财务风险变化对债券违约发生的预示作用,依据债项评级划分低、中和高债券违约风险等级,选取财务指标衡量公司财务风险,基于2019年第二季度第二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以及债项评级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对债券违约发生具有强预示作用的财务指标。研究发现,第二产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益下降、现金流入减少、负债结构不合理等财务风险或将触发债券违约;发债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相关财务指标对债券违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伴随股市波动加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信用风险形势日趋严峻。违约概率被用于客户准入管理、风险定价与信贷组合管理等多个方面,处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使用Probit、Logistic与Extreme Value模型,讨论融资融券业务个人客户的违约概率计量。在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时间较短、数据积累与整理工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本文重点使用信用账户的资产负债结构信息计量违约概率,并从模型准确性与拟合性的角度,使用ROC曲线与Brier评分方法对三种模型进行比较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但Extreme Value模型准确性最强,拟合效果最好,最适合于计量融资融券业务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促进纳税遵从一直是税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利用多元有序因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以江苏某市2010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数据为样本,以"应补税额"等级的五分类有序变量为因变量,以纳税申报表中纳税人的年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性别、职业大类、行业大类6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有序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税务系统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征管、促进纳税遵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许多大型商业银行的公司违约概率模型采用了传统的多元统计模型的形式,而传统的多元统计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国内外违约概率模型研究与应用都已获得较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违约概率模型更加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改进。本文对国内外违约概率模型的形式与应用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分析,以期为国内银行改进违约概率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Brian A. Ciochetti Yongheng Deng Gail Lee James D. Shilling Rui Yao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3,27(1):5-23
A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ith competing risks is specified and is extended to correct for the possibility of originator bias. The model is used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option-theoretic models of mortgage pricing to forecast commercial mortgage defaults. Among the findings, those especially of interest include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neous loan-to-value and debt-service-coverage ratios on commercial mortgage default probabilities. The paper also finds that option-theoretic models of mortgage pricing are quite capable of producing default estimates that fit the actual default rates well, especially when the model is corrected for originator bias. 相似文献
14.
非上市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定量分析——基于判别分析法和决策树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判别分析法和决策树模型对非上市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将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判别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而采用决策树模型的最大的好处是,除了能够较好地判断企业的违约率之外,它还能够找出影响企业违约的关键性因素。从我们的分析样本来看,商业银行在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时,现金流量/总债务的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比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如果银行花精力对它们进行调查、核实,保证其准确性,将大大提高对企业违约率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EDF模型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违约数据库的缺乏,我国经验EDF函数还没有建立,这极大地制约了EDF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在我国EDF模型现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相关数据,尝试建立我国经验EDF函数,并用试点试验(Pilot Test)方法对EDF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EDF模型能够在上市公司违约前1~2年预测出其信用质量的下降,同时EDF模型对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EDF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Seow Eng Ong Tien Foo Sing Alan Hwee Loon Teo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7,35(3):253-280
This paper extends the extant literature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equity and debt on delinquency and default by focusing
on a variant of borrower equity where part of equity is “protected”. The CPF scheme in Singapore stipulates that the refund
of borrower’s retirement funds utilized for property purchase prior to September 2002 takes priority over loan obligations.
A decision to utilize CPF for property purchase actually increases ex post delinquency and default risk as it effectively
reduces cash equity commitment. In particular, any erosion in house value that places protected equity at risk translates
into potential wealth reduction or financial liability for the borrower. While loss aversion is evident for non-distressed
sellers, the effect of equity losses for distressed borrowers is not as clear.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verting losses
in committed equity may be a secondary consideration for borrower subject to income shocks, recognizing that delinquency and
default are precursors to foreclosure. Interestingly, we find that the borrowers are strongly averse to incurring protected
equity-induced wealth loss or financial liabilit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irst-lien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CPF refund
may reduce delinquency and default risks for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相似文献
Seow Eng Ong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