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所涉区域不断扩大、所涉猎行业逐步多元化,本文对首次上市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判定,并从所涉及行业角度分析其成长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涉及如何测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在国内较少,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旨在回答如何正确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上市后是否存在\"业绩变脸\"、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成长性等问题,这对于促进创业板健康成长,帮助投资者理性地分析和投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成长性\"的内涵进行了完整界定,然后抽取174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得出创新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处于全面规划和逐步推开阶段,创业板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扩展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各方面的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起一套适当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来客观地鉴定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状况和发展潜力,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为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运行的持续与稳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和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海外和中国香港创业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创业板市场定位是为高成长性企业服务;健全政府主导下的严格的发行审核制度,防止上市公司道德和信誉危机;制定和执行合理的上市条件和标准,确保上市公司具备真实的成长潜力和发展基础;发展适宜的成长性评价模型和技术,加强成长性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创业板上市的20家东北地区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影响因素,借助于因子分析模型,通过样本公司2017年数据对创业板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不足,且显著低于创业板整体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微观层面是企业核心能力、成本管控、资产流动性、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水平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宏观层面则受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失衡、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僵化和人才大量流失等大环境影响较大。提高东北地区企业成长能力,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发力,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使其成为推动东北振兴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2009年和2010年上市的15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主营业务利润率(OPR)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研究风险投资的参与对于企业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有和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在IPO后都普遍出现了业绩下滑现象,但风险投资的参与能显著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后业绩下滑的幅度。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业绩指标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一直是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其投资价值的最主要的指标。本文以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为视角,在前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水平、资产使用效率水平、盈利水平和财务安全水平这四个方面来选取合适的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拟合出一个可以量亿评价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一直是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其投资价值的最主要的指标.本文以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为视角,在前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水平、资产使用效率水平、盈利水平和财务安全水平这四个方面来选取合适的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拟合出一个可以量化评价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会计监管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督和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保证创业板健康平稳运行、规范上市公司经济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我国内地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状况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情况,分行业考察了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差异。本文认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消费升级将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济效益提升提供稳固的保障,同时,制度创新因素对上市公司未来经济效益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私募股权、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前股权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和区分,然后采用手工整理数据考察了私募股权资本和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公司的投资行为,重点研究了这两种资本对IPO抑价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资本往往投资于高估值行业且入股的企业资质较差,不能发挥认证作用,其持股的公司有更高的IPO抑价率;相反,天使资本往往投资于资质较好的企业,并且愿意投资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其持股对IPO抑价率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创业企业审慎选择融资来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行理性投资以及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实质,提出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和具体动机,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高管人员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在职消费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在职消费水平相当;在职消费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公司业绩,但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员工工资的提高并未带来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水平的提升,却能使业绩得到提高;在民营企业中,员工工资的增加对在职消费和公司业绩均有促进作用,且对业绩的积极作用超过了由此带来的在职消费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净化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股份公司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上市过程有过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断政府与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直接联系,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一个足够的外部空间,成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8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技术效率,选取Tobit模型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其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0年期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3,仅14%的样本达到技术有效;国有股比例对公司的技术效率有负面影响,法人股比例与技术效率存在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与技术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管理层持股对技术效率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曾经为我国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它们又面临着整体“衰落”以及发展速度下降,这引发了人们对民营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思索。本文以2000-2006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提高财务弹性和聘请“四大”审计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在短期内陷入困境;增加独立董事比重可降低公司在短期内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促进公司长期的持续成长;大股东持股比重过高虽然可以在避免短期财务困境,但是在长期却可能引发持续成长危机;如果公司所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或者公司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较强时,虽然短期内公司不易陷入财务困境,但在长期却不利于企业持续成长。因此要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成长的手段主要有提高独立董事比重,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提高竞争程度和减轻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4年中国深沪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DEA模型测度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其收敛性,并考察了人才结构、专利保护程度和全球化战略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但后者有追赶前者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专利保护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专以上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专以下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我国资本市场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重新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增强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成为恢复资本市场秩序,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途径。风险管理能力是上市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信息的披露,为相关利益者提供了更为透明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