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高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速达到10.7%。与2005年持平。三季度以来GDP增速平稳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回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股票市场成交活跃。债券市场发行量和交易量大幅增长。市场利率震荡上行。流动性依然过剩。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开始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金融管理部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化解流动性过剩,但收效甚微。从2007年6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看,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凸现,房地产价格增幅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增无减等等,这种尴尬的局面要求我们重新考虑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哪里,应该选择怎样的宏观调控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经济“过热”态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加以调控,但效果不甚理想。本轮货币膨胀具有外生性,可定性为美元主导下的货币流动性泛滥,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则是泛滥发行的美元引发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渠道,因此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首先应该从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着手,配套以财税体制变革以及转换政府业绩评价体系,控制货币膨胀源头,从而有效解决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是合理疏导流动性过剩压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经济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的同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三过”问题,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一年来,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同时还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的力度,使流动性收缩的效果短期内得以显现。但由于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货币市场资金面仍趋于宽松。因此,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金融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将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财税政策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包括:利用出口退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收杠杆调节贸易顺差,通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下简称"两法合并")抑制"假外资"流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对冲外汇占款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与物价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如何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刚 《金融博览》2012,(8):20-22
近几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多种不利情况的相互交织。特别是2011年,宏观经济下行和上行的力量同时存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储蓄加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调控软着陆,  相似文献   

8.
陈洪波 《中国金融》2006,(21):29-30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高流动性过剩压力、高贸易摩擦压力、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分析“三高压力”产生的关键因素和内在的宏观传递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双印 《中国外资》2008,(11):67-67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受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流动性过剩作为一种外部经济状况,它首先是通过改变企业内部环境,再通过改变的内外环境结合来影响改变企业行为和经营状况。企业治理是企业主要的内部环境之一。公司治理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利益的配置,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得它成为宏观经济状况对企业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将从流动性过剩对公司治理机制各个组成因素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流动性过剩对公司治理这一企业主要内部环境的影响。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代理权竞争、敌意收购、经营者激励、董事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拓展宏观金融调控的政策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各种政策和政策工具共同运用,作用交叉,将会加大调控力度;二是对宏观控制对象要全盘考虑,调控方式应多角度、全方位,将会显现综合效果。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开始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防止流动性过剩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危机,必须不失时机地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成长,对国内宏观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人民币跨境流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对离岸市场发展的影响、境外市场人民币自循环不畅和离岸市场缺乏人民币流动性补充安排等三个方面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人民币离/在岸市场间的循环机制,提出了促进离/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打出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出台三项调控政策: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区间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图通过最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解决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在宏观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金融、地产两大板块一直受到市场关注,也是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重点,两大板块能否引领后市?  相似文献   

14.
郭蒸 《金卡工程》2009,13(9):189-190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央行为应对"流动性过剩"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资产市场的"投机性资产流动过剩"而非全面的流动性过剩,其外部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的流入,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金融体系不发达,建议以稳定汇率为前提,打击"热钱"的流入,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合理引导资金流入真实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缓解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但是存贷差额继续扩大,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升高,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量不断攀升,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本文作者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理财》:2008年伊始,中国政府对资本市场可谓动作频频。 孙飞:是的。这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向好.连续六年两位数高速增长。二是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中央今年制定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等.这主要是收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将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要采取综合调控措施,遏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目前正在实施的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措施,就是针对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精心设计的一项“一箭多雕”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及管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今年以来的重大金融宏观调控措施,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次经济过热都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有关,土地资源的无序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威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调控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客观上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地根”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原因,理清“地根”调控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应,进一步促进“地根”和“银根”调控的相互协调,加强和改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20.
陈兴动 《新金融》2007,(11):18-18
流动性过剩将会长期存在。从2000年开始谈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消除掉,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失衡,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代价。我的演讲将围绕以下问题,第一,如何理解流动性过剩在中国。第二,人民银行能否对冲过剩的流动性。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货币供给已在货币当局的监控之外。第三,流动性过剩必然会导致这轮价格的上涨和资产价格的膨胀。第四,对流动性过剩不应做好或坏的判断,而要客观评定。如何利用流动性过剩,来改造目前的经济结构。最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的膨胀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