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淡马锡,可以使我们更严格地回归市场化改革之路,回归原点——企业就是为了创造现金流而存在继北京之后,3月16日淡马锡移师上海,与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主办“上海高层董事论坛”,再掀淡马锡热。在这股热潮中,我发现,对待淡马锡,中国国企的老总有两种不同的复杂心态:一种是对淡马锡推崇备至,甚至有点神化淡马锡经验;而另一种则认为,新加坡乃弹丸之地,与中国国情、制度殊异,没法学习,甚至对淡马锡模式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施征 《上海国资》2006,(4):54-56
学习淡马锡,就要学到理念精髓,而不仅仅是一些具体规则的简单引用今年3月召开的“上海高层董事论坛”可谓冠盖云集,上海市一级的国企老总悉数到场,认认真真当了3 天学生。  相似文献   

3.
徐建荣 《发展》2009,(6):49-50
一、淡马锡公司及其治理模式 (一)淡马锡公司简介。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1是新加坡财政部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1974年成立之初,旗下35家公司(简称“淡联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本土,资产总计仅3.5亿新元。2004年10月,这家公司首次公布了2003年度的财务报表。2004年,淡马锡的营业额占新加坡GDP的13.5%,持有的股票市价占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也正因如此,在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企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经历了数次改革。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稳步前进,必须从根本上对国企进行治理和改革创新,借鉴国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好的经验,比如淡马锡模式,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和企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数字     
《上海国资》2007,(9):11-11
113亿港元 9月1日,东方航空宣布将通过定向增发H股的方式与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私人)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东航以每股3.8港元的价格向东航集团、新航和淡马锡共发行29.85亿股H股,募集资金约113亿港元,其中,新航和淡马锡共同获得东航24%股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淡马锡投资近60亿美元购买中国多家国有银行的股权,从而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最大外国投资者。而此次淡马锡发生人事变局,再次将这家由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的海外公司引入中国人的视线。有关专家表示,过于密集的投资意向和在银行业经验的欠缺,成为财务投资色彩浓厚的淡马锡继续扩大对中国投资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李磊 《上海经济》2007,(1):69-70
为了更加灵活地应用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已开始探讨仿效新加坡、挪威等外储高积累国家的做法,而近来频频斥巨资投资中国国有银行股权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则成为国务院积极考虑的投资模式之一。那么,淡马锡的具体运作方式到底是怎样的?采用“淡马锡模式”后,中国国资管理改革的目的能否就此顺利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20日,从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传出消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收购中国民生银行4.55%股权的计划已经获得批准。凭借此项收购,淡马锡控股将成为中国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也成为继国际金融公司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国民生银行的外资机构。而这似乎仅仅是淡马锡涉足中国金融业的一个前奏,另一个不胫而走的消息称,目前该公司正与建设银行悄悄接洽,在望在该行上市前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新加坡著名投资公司淡马锡在减持了10.82亿股中国银行股份之后,又配售了2.8亿股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此举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淡马锡为什么减持中资银行股?各种猜测与分析见诸各类媒体,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0.
淡马锡神话是这样铸成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波 《上海国资》2005,(10):28-30
对外,淡马锡董事会的自主权力非常强悍;对内,董事会却对下属公司实行放羊管理随着新董事会运动勃兴,国资委对“淡马锡”模式的青睐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控股(TEMASEKHolding)是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以控股方式直接管理10家国有企业,间接管理或控制的企业达到2000多家。2004年,淡马锡营业额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13.5%,而据估算,淡马锡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环球财经》2008,(10):25-25
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业也许就是契机,对此,有市场人士建议说,中投可以联手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去抄底美国金融市场,效果一定不错。 这位专业人士分析说,中国不妨跟新加坡政府做一个某种程度的合作跟商量,因为新加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那么过去抄底的表现可能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12.
国企应借鉴淡马锡董事会建设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辉 《上海国资》2007,(11):44-45
淡马锡,号称新加坡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加坡4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重要推动力。自1974年成立以来,由新加坡政府一手控制的淡马锡控股业已成为新加坡核心行业的把持者,几乎已经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它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淡马锡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淡马锡”进入国资委视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经 《上海国资》2004,(7):12-13
“淡马锡模式”在我国国资系统冷冷热热谈论了几年,近日,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新加坡之行,“淡马锡”进入了中国国资监管部门最高层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李磊 《西部论丛》2007,(3):40-41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狂飙、迅速攀向世界顶峰的事实,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为了更加灵活地应用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已开始探讨效仿新加坡、挪威等外汇储备高积累国家的做法,拨出部分外储成立一家投资旗舰公司。而近来频频斥巨资投资中国国有银行股权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模式,则成为国务院积极考虑的投资模式之一。那么,淡马锡的具体运作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是一家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专门经营和管理新加坡政府投入到各类国有企业资本的国家资产经营和管理公司;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有企业,淡马锡控股公司代表财政部监管大部分的政府关联公司,主要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胜宝旺企业集团、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电信集团、新加坡科技集团、吉宝企业、百腾置地、新加坡能源公司、海皇东方轮船公司、港务局集团等.淡马锡控股公司所属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新加坡交易所股票总市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淡马锡投资公司投资在新加坡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周公司榜     
最曲折的争夺战东航无望引资新航、淡马锡东方航空1月8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就东航引入新加坡航空公司及淡马锡的事宜征求股东意见。当天的表决结果显示,H股小股  相似文献   

17.
一周公司榜     
最曲折的争夺战东航无望引资新航、淡马锡东方航空1月8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就东航引入新加坡航空公司及淡马锡的事宜征求股东意见。当天的表决结果显示,H股小股  相似文献   

18.
淡马锡控股近来大笔出手,以从未有过的强势姿态大举进军中国金融界,不仅在新中两地引起震动,也引起全球同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上海国资》2006,(4):13-13
中海壳牌石化正式投产,央视合并旗下两网络公司,均瑶控股奥凯航空,淡马锡4.9亿入股四川久大盐业,物价 成品油价格今年末首次上涨。  相似文献   

20.
韩国信 《北方经济》2009,(22):66-67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有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淡马锡模式是现在比较成功的国有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