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使用CHNS 1997-2006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收入差距,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转变,两类就业者由于就业类别差异导致的"收入差异"呈缩减的趋势;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特征是两类就业者决定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他们之间工资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丽娜 《中国市场》2011,(26):174-175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进一步研究作为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收入的情况,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对2006年和2009年的调查数据按照性别、学历、职业和工作单位进行收入群体分解。结果发现由于职业和学历因素引起的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而由性别和工作单位引起的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相对要小,但性别、职业和工作单位这三个因素引起的群体间收入差距在扩大。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易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8-2007年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就业和工资水平途径影响国内城乡收入差距,不同时期,对外贸易对我国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就业及其工资水平的影响不同。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数量扩大效应和就业质量偏向效应,就业数量扩大效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业质量偏向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贸易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就是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因此,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趋利避害,综合实施各种措施,同时达到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璐宁 《商业时代》2012,(31):95-97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1986年到2010年不同经济类型的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等关键指标的计算,得出灵活就业对创造就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以及灵活就业与其他形式就业的收入差距,对北京市灵活就业的正负效应进行了辩证统一分析,认为现阶段应该积极鼓励灵活就业模式的发展,同时需要关注灵活就业者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对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第二期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作了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人力资本等因素外,性别对个人收入存在显著影响,性别既通过教育、晋升和行业等对个人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也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缩小两性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国家在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妇女发挥能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对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第二期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作了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人力资本等因素外,性别对个人收入存在显著影响,性别既通过教育、晋升和行业等对个人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也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缩小两性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国家在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妇女发挥能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借助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让现代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据河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成就,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内在肌理,论述和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缩小之间的理论关系,以此提出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微观模拟模型.利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2008年和2011年两次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对女性收入分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我国2008年和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对缩小女性职工单位间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作用;2011年个税改革较2008年的个税改革更具收入调节作用;2011年个税制度对女性低收入阶层不利,对高收入阶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是个税发展的必然。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家庭联合申报制度.并且根据不同群体就业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及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指标也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3)提高互联网普及可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完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企业创新发展,为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红利.然而,却少有研究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企业自身价值的影响.本文基于员工薪酬的内部差距和性别差距视角,利用2015年~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技术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金融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商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4—202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电商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农村电商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农村电商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商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番 《商》2014,(31):34-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本文利用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中国就业重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业重构方向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负相关,就业重构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金融助力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利用来自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其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三个维度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辽宁省城乡就业差距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为数字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水平的提升会扩大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延续过去路径依赖的惯性,上年度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本年度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和转移支付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扭转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由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平等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较大的收入差距对社会和经济稳定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财税政策的选择和改革完善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产生积极作用,并缩减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汤美莲 《消费经济》2004,20(5):19-20
居民消费和居民收入并不是相等的概念,居民收入不一定全部用于消费,居民消费不一定全部靠工薪收入;影响一般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就业,目前的政策导向应该是,把就业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实现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物价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最需要关心的是低收入群体,在初次分配领域把收入差距拉开,以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在再分配领域促进分配结果和实际消费水平的相对平等。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了母国的要素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本文从直接效应、逆向技术溢出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部门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合中国2003—2014年3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在不同的时间区段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技术部门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高技术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收入差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没有明显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缩小了收入差距,而结构调整扩大了收入差距。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收入差距调节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季然 《中国商论》2024,(4):22-25
本文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与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基本理论,基于2011—2021年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16市相关经济发展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的效应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了安徽省城乡间的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减贫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应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早日实现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基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就业的决定方程,构建FDI、收入差距与就业转移的联立方程模型,测算了FDI流入对就业转移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收入分配因素对就业转移的间接效应,建立FDI流动→收入差距→就业转移的分析框架。结合1995~2012年统计数据,测算FDI差异对我国三大区域内和区域间就业转移的直接效应及其间接效应。结果表明:FDI因素对三大地区内部就业转移的总效应分别为0.0728、-0.006和0.24;对区域间就业转移的总效应为0.3276。 FDI促进了就业在东部地区内和三大区域间的流动,收入差距是FDI差异导致就业转移的重要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