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6日)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对于会计事业发展而言就是构建和谐会计。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会计事业发展而言就是建设和谐会计。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观念的深入,和谐会计的构建也己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什么是和谐会计呢?现阶段尚存在不同的表述:有人认为,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合作和宽容的会计,秩序和法治的会计,公平和诚信的会计,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张连起,2005)。  相似文献   

4.
一、创建和谐社会引发和谐会计需求 (一)根据和谐社会文件宗旨,落实到会计上即为创建并发展和谐会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会计事业的发展而言就是建设和谐会计。和谐会计是与和谐社会相协调、并在一定程度内呈互动关系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深交所》2007,(12):31-39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首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改革和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2月21日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成雁 《湖南地税》2005,(5):41-42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地税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构建和谐地税这一历史命题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充分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垒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在规划、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其中,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财经知识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化和生态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所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其中,实现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会计诚信则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十一五”的来临,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治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经济上,在此期间,甚至在2020年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调是“和谐与稳定的发展轨迹”,一方面要继续体现“发展”这个硬道理,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和深层次的矛盾,使发展能够“可持续”,能够有的放矢地改善人民福利,实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全局,审时度势,郑重提出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和谐:创新发展会计事业的动力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改革已经持续多年,从转变政府职能到机构改革、从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到建设和谐社会等,反映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行为是关键环节。政府要在避免自身失灵和非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矫正市场失灵。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这一讲话精神,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8月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捷同志(编者注:肖捷同志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就加强税收工作在《湖南日报》刊登了署名文章,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税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文章》站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高度,对如何实现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作了非常重要的阐述,为我们基层单位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操作指导意义。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重要的经济杠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交强险制度自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及时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初创、经验数据不足等原因,我国交强险制度尚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些争议,尤其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简称“交强险条款”)第九条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振文 《上海保险》2011,(7):47-49,54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十七次会议四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该法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文辉 《中国金融》2005,(21):61-62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于10月13日发布了题为《积极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麦肯锡报告)。该报告基于国际视角.运用大量具体数据和案例.指出并分析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来自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挑战.揭示了寿险业帮助政府应对双重挑战的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建议中国政府从五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