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三人而迷     
◎原文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韩非子·内储说上》)◎译文晏子到鲁国访问,鲁哀公问道:"俗话说:‘遇事不与众人商议就会迷惑。’现在我和全国的人一起谋虑,鲁国还是不能避免混乱,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虢君不醒     
黎想 《秘书工作》2013,(3):12-12
原文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  相似文献   

3.
眭达明 《秘书》2012,(2):25
尚书右丞陆余庆转洛州长史,其子嘲之曰:"陆余庆,笔头无力嘴头硬。一朝受词讼,十日判不竟。"送案褥下。余庆得而读之,曰:"必是那狗。"遂鞭之。——《朝野佥载》卷二陆余庆,唐朝诗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  相似文献   

4.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5.
◎原文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  相似文献   

6.
正◎原文初,逊为大都督,诸将或讨逆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吴王闻之曰:"公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对曰:"受恩深重,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王大笑称善,加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资治通鉴·魏纪》)◎译文当初,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时,部下将领有的是讨逆将军孙策的老部下,有的是吴王孙权的同族  相似文献   

7.
夜深人静,欲应酬翌日工作汇报而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不知不觉梦入天竺国。邂遇汇报专家猪八戒,恰逢此佬荣升净坛使者沿佛城跨官,忙上前讨教。八戒也无谦虚状,哈哈一笑后,抛出猪年新著述两部共十卷大纲:第一部《大藏馅瓤汇报法》有六卷:一曰上下浮动法。描绘成绩,用上浮法;汇报问题,用下浮法。同样都是25,消灭妖怪可说成是"数十"或"近百";而偷吃人参果,可说成是"20来个"或"20左右"。受珍楼阁表扬,要说成是受雷音寺表彰;被菩萨吊在树上,可说是受菩萨点化。二曰移花接木法。柿子沟之果可移植成盘丝洞之实;高老庄取悦翠兰小姐打跑小毛贼,可说成取经路上见义勇为;因菩萨点化受戒,可说成是生来向佛。三曰鸡蛋变牛法。要想压住沙和尚抑或超过孙悟空,只需把实际成绩的尾数上加"零",即可出现"鸡蛋变牛"效应,百变千,千变万。反之,也可用于汇  相似文献   

8.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庄子·天地》)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里有一则故事:门客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时,时常受冷遇,于是,冯谖弹铗作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准以食之。冯又弹铗作歌曰:"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遂答曰:"为之驾。"冯谖继尔三弹其铗曰:"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孟又恩准供养其母。在后来的齐国权力之争中,冯谖竭诚为孟尝君效力,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胆识。冯谖弹铗作歌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在今天看来大有"伸手要待遇"之嫌,仿佛"不够君子"。然而,稍一琢磨,冯谖虽为有才之士,可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倘若连肚皮都填不饱,哪里还有更多的心思过问政事?令人欣喜的是,冯谖三弹其铗,提出的三点要求,孟尝君都一一圆满解决,既没有唯唯诺诺,"研究研究",也没有"光打雷不下雨",可谓明智。假如他置  相似文献   

10.
秋茫 《人力资源》2017,(6):79-81
误入藕花深处 爱看误导的笑话. 《笑赞》中有个笑话: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乃曰:"乃'泰航'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一东道"者怨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  相似文献   

11.
相照 《秘书工作》2013,(5):44-44
原文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1,(Z1):30-31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2010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接踵而至,楼市成交盛极而衰,而又否极泰来,一年之内楼市行情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故事丛生。卜卦楼市,前知2010,后晓2011,以天、地、人三才之道,解说虎年楼事起伏,盘点江南人物风流,展望兔年房企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刘世通 《秘书工作》2014,(10):51-51
正原文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  相似文献   

14.
<正> 作为中国人,应当知道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即中国之命名的真实涵义。"中国"之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中邦锡土姓。"后世遂沿用下来。《公羊传》隐公七年曰:"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何休注曰:"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中国者,礼义之国也。"韩愈在《原道》一文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先人定国名为"中",寄托着中国人高远的生命理想和人文信念,显示着中国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唐虞时代的圣哲,深刻觉察到人性偏激之失,时时以"中道"提醒国人。尧对舜曰:"咨!尔舜!允执厥中。"舜也以此  相似文献   

15.
《秘书》2008,(7)
李德裕镇浙西,有刘三复者,少贫,苦学有才思。时中人赍御书至,以赐德裕。德裕试其所为,谓曰:"子可为我草表,能立就,或归以创之。"三复曰:"文理贵中,不贵其速。"德裕以为当言。三复又请曰:"渔歌樵唱,皆传公述作,愿以文集见示。"德裕出数轴与之。三复乃体而为表,德裕嘉之。——《北梦琐言》卷一(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1版第27页)  相似文献   

16.
不得妄委署     
正◎原文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  相似文献   

17.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作为一种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跨越时空,作用于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个人。"见贤思齐"常见于书法条幅,不少人以此作为座佑铭。"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贤思齐"早已成为流传广泛的成语。"见贤思齐"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青睐,是因为这句话反映了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人生成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古语曰:"满招损,谦受  相似文献   

18.
眭达明 《秘书》2012,(12):19-20
钦若宴见,帝问曰:"卿何故不之中书?"对曰:"臣不为宰相,安敢之中书!"帝顾都知,送钦若诣中书视事。谓令设馔以待之,曰:"上命中书设馔耳。"钦若既出,使都知入奏,以无白麻,不敢奉诏,因归私第;有诏,学士院降麻,谓乃除钦若使相,为西京留守。帝但闻宣制,亦不之悟也。——《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57年8月第1版第789页王钦若与丁谓同为宋真宗  相似文献   

19.
李刚 《河北企业》2014,(8):85-86
<正>一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认识廉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从我国古代留下的好多揭露和批判贪污的资料、传说、  相似文献   

20.
孙建民 《秘书工作》2014,(12):64-64
正原文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左传·桓公十一年》)◎译文楚王派屈瑕准备与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为阻遏楚国驻军于边境蒲骚,并准备联合随、绞、州、蓼四国共同伐楚。莫敖(屈瑕的官职)很担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