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秋生 《上海会计》1989,(11):29-31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客观基础。所谓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指审计产生的根本和起点。正确认识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审计的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前提,可以使我们从理论上加深对审计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使我们从中探索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我国当前的审计工作实践。本文拟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的观点作点评析。  相似文献   

2.
陈莎 《时代金融》2015,(8):191-192
莫茨和夏拉夫中提出审计假设是存在的,否则就无法在审计中进行推理或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在这之后国内外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审计假设的探讨,但是至今审计理论界还未得出公认的审计假设体系。本文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审计假设观点做出评述,并尝试基于美国会计学会对审计的定义与现代观点构建独立审计假设体系,包括:审计对象可审计性假设、审计客体的不确定性假设、审计主体可信性假设、效率审计假设、审计结果有用性假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过程跟踪审计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繁荣正在国内全面兴起, 但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尚无具体的执业规范进行规定.本文对跟踪审计特点、审计内容、审计要点及报告文书进行阐述,并跟踪审计的观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向真 《会计师》2008,(10):50-52
审计的产生源于经济的发展,作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认识审计的本质,将其更好的利用,为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在简要论述审计产生的基本情况以后,深入探讨了审计的本质,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有关审计本质的学说和成果,提出了有关审计本质的认识,并结构了审计体系涵盖的内容。对于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最基本的审计问题,目前却没有真正搞清楚,或者说还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着不同看法和理论表述。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公共受托责任论、委托代理论、民主政治论、“免疫系统”论、权力制约论等。在理论上明确国家审计的产生基础,涉及对国家审计本质、审计范围、审计作用等一系列审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国家审计产生的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梁珩  简慧 《中国外资》2012,(19):153-154
<正>2008年,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刘家义审计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的重要观点。"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定位,它丰富了国家审计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不仅树立了审计事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宏伟目标,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为审计职责最直接的执行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国家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现行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建立外部国家审计组织与内部国家审计组织有机结合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8.
信息认证既是审计活动的历史起点,也是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以信息认证为逻辑起点,审计理论框架由信息认证、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等要素组成.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深入研究,可以避免审计实践的盲目性、无序性,大大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风险和与注册会计师有牵连的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探讨如何整合审计资源,进一步满足日益增加的内部审计服务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审计资源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继而在整合审计资源的基本原则方面提出观点,最后重点在审计资源整合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形式上结合实践经验开展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安然财务丑闻国内银广夏财务舞弊案的不断曝光,对独立审计质量抱有极大的置疑.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自此之后,国内外就“审计任期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至今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本文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从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我国学者的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