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若干影响因素变量指标,先对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农村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维度结构提出假设;再采用配额加随机的抽样方法,对广西、云南、贵州、四川4省的壮族、彝族、苗族、藏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和傣族等9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放独立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2份;对原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由6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教育与医疗、经济、民族文化、自然地理、人口、法律法规,基本验证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看来,除民族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水平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教育、经济、法律法规、自然地理、人口等指标评价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贵州地处我国的西南腹地,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人力资源是影响贵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制约贵州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概况,提出贵州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边疆少数民族的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缓解民族矛盾的调压器.目前,如何开发和提升这些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社会发展的"能人"和适销对路的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出发,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得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贫困乡镇政府公务员三个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贫困乡镇政府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四个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贫困乡镇政府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五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形势仍很严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是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长久之计和根本途径,应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养农民脱贫自救的能力,作为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重点。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教育培训,完善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转移贫困人口,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经济导刊》2009,(7):71-72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在省内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民族地区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开发较晚、发展条件较差等方面的原因,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贵州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后发优势论"和"蛙跳理论",认为海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应在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关键性方面实施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把资源环境特色转变成农业特色乃至市场优势方面进行了很多艰苦探索,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仍然是一个农业弱省.笔者提出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是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我国为了加强与周边世界经济区域的合作,充分利用边疆国际窗口的区位优势,提出建设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改革战略,选定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边境县级市建立试验区。在国家具体政策出台之前,各试验区都在积极配合中央策略制定实施方案,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再建设。本文就试验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对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试验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建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其成因、途径与对策等方面,就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归根到底是由于人才开发的滞后、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繁荣,努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结合西部地区实际和民族特点,重点论述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这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可以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和旅游活动一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何开发并保持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旅游小镇的开发提出建议,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整合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由于经济相对滞后而导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同时这些社区在社区环境、资源结构和社区文化等各方面也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重视挖掘社区已有的经济、文化、组织和人力资源,同时又能够将这些资源与来自于社区外部的支持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而有效的资源整合不仅需要根据社区社会发育状况选择不同的资源整合模式,还要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及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实现中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和农业发展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目前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危机,以法律制度形成为基石,构造促进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暗合了社会控制、路径依赖与社会正义等多种思潮,其法域归属于经济法范畴,其具体框架应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建设、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活动。贵州作为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之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外出打工较多。因此从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来协调民族地区合理人口流动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教育正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展开,但是存在着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队伍人才缺乏、教育对象面窄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竞争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政府行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是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科学管理、高效配置、合理利用,建立国家或地区间竞争中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全面增强综合国力。因此,为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