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制性质辨析——兼评有关股份制性质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股份制的性质,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的新公有制论,把几乎所有股份制企业都定性为公有,只不过在前面加了—个“新”字;①项启源等学者则反对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②认为只有国家控股的、实行按劳分配的股份制企业,才是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内部要建立起一种动力机制、风险机制、利益制约机制,利用股份制进行改造则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已有不少研讨,实践中也开始了初步尝试,但在国有财产是属于公有财产还是共有财产,国家对国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是否等同于股东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分析上,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经营方式与财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即股份制本身不涉及企业的根本制度“姓公”或“姓私”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个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它作为一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企业制度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以及如何影响财产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划清股份制与私有制的界限●许经勇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出现新的转折,即由以往的政策性调整转入制度创新,股份制这一新的财产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但是,近几年来,围绕着股份制的性质与作用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去年召开的党...  相似文献   

5.
反对公有资本控股的实质 ,是否定公有制可以同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结合。导致一些地方公有股份制企业走向萎缩的原因 ,是由于政府同一机构承担着公有制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这种双重角色。应当通过政府机构改革 ,建立专职的公有资本所有者机构 ,把它同政府行政管理者机构分离开来 ,才能实现公有资本在股份制企业有效控股、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从﹃比例论﹄到﹃控制力论﹄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认识的新飞跃□向世聪一、“比例论”与“控制力论”的内容“比例论”是我国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之初提出的,它是为了保证我国国有经济的公有性质,对国家拥有、个人拥有资产进行数量限制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相似文献   

7.
李会臣 《经济师》1997,(1):39-39
<正> 一、"一大三公"管理体制,资产流失严重近年来我国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组建股份制、联合制、集团公司等,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在产权归属上是比较明晰的。然而在湘西吉首这一民族地区的乡镇企业财产则变成了"一大三公",即"一大":乡镇企业财产属所辖的村级、乡级及全体村民所有;"三公":政府、企业及全厂工人所有。而事实上它  相似文献   

8.
企业产权关系是指财产的占有权关系,它是由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实际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和处置权这样一组权利组成的,其中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关系是最本质意义上的产权关系,它决定了既定产权关系的所有制性质,其它方面的财产权利是由它派生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界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激烈讨论和冷静反思,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如何理解混和所有制经济;如何判断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性质。目前学术界对于既有公有资本(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参股)又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A)和没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B),并没有取得共识,对其所有制性质及其能否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争论非常激烈。为了便于讨论,把上述A称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把B称为“公众股份制企业”。当前,对这两种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1·泛公有制论。认为…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有所有制属性,其核心问题是由“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来决定企业法人产权的归属,因此股份制与公有制不是一回事。十五大报告关于股份制性质的论断是侧重于理论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则侧重于改革实践。股份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中的股份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理论界,股份制恐怕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经济学范畴。股份制是具有公有成分的私有制,它接近公有制的内涵。股份制和公有制不可能同时存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中,说股份制是公有制是错误的。但说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也是不对的。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的应用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而且其运行也有必要的社会条件,股份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历史结果,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第一,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性质决定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一些人反对股份制,其理由是认为它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他们把股份制简单地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只看到两者在表面上的一致性,而看不  相似文献   

13.
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经营方式。股份制企业既有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有由其独特的财产组织形式所决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股份制企业会计既有企业会计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私有制与私有产权等同,认为私有财产的存在导致社会的极大不公,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私有财产.空想社会主义的财产权理论命题有以下四条: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二、财产公有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三、财产公有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四、财产公有,可使人的道德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太原市兴华街城市信用社的前身系原太原市北郊区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88年5月,组建单位北郊区财政局,建社伊始自有资金17万元,企业性质为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集体所有制金融企业。经营范围存、贷款业务及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在册职工6人。多年来,由...  相似文献   

16.
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荣兆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一、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与本质规定从法权形式的表层看,公有产权是由多人同等享有的同一财产权。我们把这称作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重含义:(一)产权主体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人组成。这里多是相对...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公有财产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公有财产遭劫的原因很多,但地下经济是“主凶”。参与挖公地下经济活动的,既有公开的不法分子,也有作为财产“主人”的劳动者,还有掌握一部分经济权力的“公仆”。表现形式不一,花样颇多,但共同点都是从公家的口袋里向外掏钱,然后经过迂回曲折的过程流入个人的口袋。一个再富有的国家,也经不起如此众人向外掏取,这便是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所有制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存在性质和地位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性质上不能简单等同于公有制。不能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公有制形式等同起来,从而否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也不能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公有制性质等同起来,从而断言股份制是完全公有制性质;更不要错解马克思的话而把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定性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济学理论仅仅从财产的归属,即从所有制上观察并划分财产,把整个社会的财产分为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两大块,并形成—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公有财产好,私有财产坏。如果不仅仅从所有制上而是进一步从财产的最终用途上观察和划分财产,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财产仅仅分为两  相似文献   

20.
白晶 《当代经济》1999,(2):19-19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方向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搞股份制,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企分开是改制的前提条件 过去国企不活,经营不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府行政权力对企业经济权力的不适当干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首先就是要保证企业政企分开、改变这种附属品的地位,同时,要求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必须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调控,由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由“长官意志”决定转为依法行事。 二、国有资产产权清晰是改制的必要条件 股份制仅仅是一种财产组织形式,它仅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