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家源  常梅 《价值工程》2005,24(9):122-12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首先通过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融资的困难,然后从内部人控制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指出过分股权融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股权融资成本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的原因,提出治理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宣 《企业导报》2013,(5):42-43
我国上市公司有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把发行新股、增发和配股等作为筹集资金的最佳途径,这不仅与融资优序理论的基本观点相背离,而且存在很大程度的经济风险。据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其经济后果如何,然后从治理层面上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有悖于经典融资优序的现象成因,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张璁(2007)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上的不足,我国的资本市场失衡,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它原因。龚靓(2006)则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超额收益是造成“融资偏好悖论”的根本原因。笔者认同其观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形成原因及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对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的融资偏好状况有着极大差异。我国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存在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且其存在势必对公司自身发展以及相关市场资源配置利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浅析并试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简要介绍,引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背优序融资理论、对股权融资具有十分浓厚的偏向性这一话题。究其缘由,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源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此外,企业内外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着融资决策的选择。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锋  任冰清 《会计之友》2008,(28):103-104
本文依靠控制权收益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靠控制权收益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聪 《财会通讯》2008,(1):111-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就形成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源融资。上市公司对各种资金来源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公司理财者极为重视融资顺序。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出现了融资偏好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相背离的现象。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下的经理层偏好股权融资,以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受到限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Myers提出融资的“啄序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先内部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在国外以后相关实证研究中,该理论得到进一步证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却与啄序融资理论相背离,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袁国良等,1999;黄少安等,2001),且对增发新股的方式尤其感兴趣(原红旗,2003),上市公司融资顺序首选股权融资,其次选择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内部融资(刘星等,2004)。本文尝试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策略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不相符,本文从实证和规范研究两个角度对我国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对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以及可能引起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股改的完成,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背景,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对各类融资渠道选择偏好的利用能力和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就如何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在纳税不为零的情况下,由于债券有“税盾”作用,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而纳税对仓业内部融资不俘在影响,这样就彤成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首先内部融资,然后才考虑外部融资,其中义以债务融资为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往往是先股权融资再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分析纳税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希望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