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邱龙宇 《中国经贸》2014,(8):130-131
中央银行依托货币政策调控市场,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控货币政策的基本方式之一,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一起调控货币政策,自我国80年代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比较分析中外存款准备金在功能作用、存款准备资产结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付息情况对比、准备金计提方式等方面,利用历史数据来说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情况,对现阶段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并提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例如差别对象界定标准十分模糊、配套制度不协调、会计科目不准确等。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提出相应措施,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其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到7%。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金融机构范围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有关外资金融机构等。农村信用社和城市  相似文献   

3.
刘剑 《南方经济》2000,(3):67-69
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再次进行了改革,大幅下调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初步理顺了央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为进一步运用这一制度进行宏观全融调控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金融体制的掣肘和经济运行中某些因素的制约,这一制度功能的发挥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本文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操作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制度的功能定位、制度的管辖范围、准备金比率及其结构安排、准备金是否付息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杜林 《发展》2002,(3):71-73
货币政策工具是整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尚低,经济环境的规则尚未完全市场化,而货币政策的内部又未能形成高度相关的传导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然是低效而乏力的。因此,在积极培育经济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还应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进行改造。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情况和问题:1.存款准备金。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1985年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并将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定为10%,…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而“存款准备金”这个词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么,究竟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它的调整又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效果呢?它的调整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中小开发商、快速扩张企业、圈地囤地企业、囤房企业将面对严峻的现金压力.房地产行业洗牌进行关键阶段.中央政府宏观调节发挥出预期效果.国家必须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有利于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为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8%,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中央银行缴存8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2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6%,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增加到94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从该政策出台的时机范围和比例上看。是对日前债券市场上的传言得到了证实,将资本金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O.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考虑到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改革的差异,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的流动性充足,银行贷款增长率虽有所加快,但仍主要受资本约束,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吸收过多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影响都不大,却能为中央银行理顺价格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敏感度提供了极好的机会。2006年后三季度应尽快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  相似文献   

9.
王晓雷 《上海改革》2004,(11):15-18
本文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具体包括指标设置、制度的实施范围、制度的透明度、准备金率档次、准备金的实体形式、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准备制度的配套措施及准备金存款利率等。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实行的时点法无时差准备金制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给存款类金融机构留下了逃避缴存的空间,二是延后期长,存款的变动只能在下一个调整时点才能反映,这给中央银行调控带来很大难度。本文分析了以上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目前,信贷增长还不至于马上引起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但我们目前仍有必要及时采取预调、微调对策。现阶段,中央银行应继续选择稳定汇率的政策;密切关注信贷的增长,确保其增长速度不超过23%;慎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继续选用央行票据“对冲”操作;在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寻求改善我国汇率的市场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具有猛烈性、时滞性和被动性等特点。2006年7月以来,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连续21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出发,结合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着重分析本轮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效果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通常是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2011年以来,人行已经连续第四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的回归。一方面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意在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本文对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及影响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相应的说明。表明了我国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刘倩 《魅力中国》2010,(35):345-345
本文从我国对银行采取行政救助政策的现状出发,进而对行政救助存在的社会公平、道德风险、宏观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由此,提出了实行强制保险、采取限额赔付方式、实行差别费率、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设4项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津经济》2014,(12):78-79
一、理论基础 1.概念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每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天津市法人金融机构2011-2012年的金融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分析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提高政策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蔡艳青 《魅力中国》2009,(18):109-109
央行调控宏观经济有三大常规手段,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场业务,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基础。本文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定义和特点的介绍,指出了其局限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准备金制度自1984年实施,至今已经历了六次改革,每一次改革基本上是针对存款准备金率,而计提方式则未变动过.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按旬调整的,即准备金的计提方式是按存款的旬末余额计算应缴准备金,商业银行须在此之后的三至四天保证准备金到位,即常说的"按旬计算,见五上缴".我国的这种准备金计提方式有较大弊端,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需加以改革,具体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4,(6):13-13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此发表了谈话。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资讯·大事     
新闻聚焦·政策 存准缴存范围扩容央行或再冻结9000亿 8月28日,来自银行的消息称,(央行)已于27日下发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相当于半年内收紧约8000亿至9000亿资金,类似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