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志伟 《网际商务》2004,(8):88-88
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新政频出,政府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国际车市巨头继续大手笔将重金砸向中国汽车市场,为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迈出大步。但中国车市的降价潮却一浪接一浪,汽车库存不断上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车市正酝酿着变革力量,这几股力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车市,将中国车市翻向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正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这将打破目前国内由商业银行垄断汽车金融业务的格局,形成汽车金融市场多种机构,多种服务方式的竞争。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将进一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而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汽车消费贷款渠道;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面临着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正视汽车召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敢轻言召回,原因有两个:召回汽车成本大;担心声誉受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也将逐渐放宽,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正视汽车召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王侠 《广告导报》2006,(9):87-88
中国汽车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世界汽车工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风风雨雨,我国也从过去商用车的制造国逐渐走向轿车生产大国,而且种种数据表明。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5.
张军 《销售与管理》2004,(12):12-14
2004年是中国汽车市场风雨兼程的一年,由降价带来的车市危机和汽车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汽车生产者、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更加理性,汽车市场正在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一切都将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钟庆 《市场周刊》2004,(1):30-31
展望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加入WTO后很关键的一年,2004年汽车市场给大家的将是更多的期待,也将使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快地走入“汽车生活”。  相似文献   

7.
《海峡经贸》2003,(4):27-29
闽台共同打造的东南菱帅轿车正式下线,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获得跨越式发展,进入全新时期,这一盛事将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8.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将为配套的化学品生产商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跨国化工公司已在华建立相关产品生产基地以分享这一盛宴。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近日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国之一,目前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一些分析师甚至预测,到2011年,中国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国。中国国内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9.
张凤喜 《经贸世界》2002,(90):61-6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国家组织开展的中国信贷消费系列调查显示,汽车信贷已经超过教育信贷,成为第二种最适合百姓信贷消费的对象,国内目前有购车能力的家庭也已经超过了700万户。据国家机械局“十五”汽车市场需求预测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到2005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289-318万辆,其中轿车128-139万辆。这预示着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私人购车的高潮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吕萍 《大经贸》2006,(8):18
趋势:增长中的世界份额 美国商务部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将达到7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许多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都认为,零部件行业是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繁荣景象孕育了一个超低价格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日本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5年中,向世界主要汽车厂商提供汽车零配件的中国企业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商业评论》:近一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汽车价格和车商利润急剧下降,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境,这是否意味看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了个拐点?这将如何影响汽车企业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独木 《大经贸》2006,(10):61-63
中国,由于推出的一则汽车零配件进口新规,却被美国、欧盟与加拿大三方联合告上了WTO。为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成为中国在世贸组织中遭到的首次诉讼。然而,在这起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口案的背后却预示着中国“后WTO”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之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种资本纷纷进入汽车行业,新车型频频推出,价格战连绵不断,形成了一种群雄逐鹿的强大竞争态势。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大部分汽车厂家开始尝试运用公关.广告、促销、降价等营销手段,打造强势汽车品牌。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业真正进入了营销时代,各大汽车厂商能不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决于营销。本文将通过奇瑞QQ和大众GOL一成一败两个案例讨论IMC(整合营销传播)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希望能给汽车营销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媒体以及相关方面开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大量报道并展开了讨论。其中,2004年4月17日由中国汽车报组织召开的关于“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创新论坛,将这方面的讨论推向高潮。诚然,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界的一致声音,也是所有关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方人士的一致心愿。但是,关于自主品牌以及如何发展中国汤车工业自主品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明确并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浙商》2009,(14):58-59
2009年4月28日,辉腾定制中心在北京三里屯西六街隆重揭幕。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这已经是大众进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三家辉腾定制中心。此前,按照大众进口汽车的计划,辉腾在各地的经销商数量也将由原来的三十多家增加到五十家。从经销店,到辉腾定制中心,此次大众进口汽车在辉腾中国销售网络上的建设速度令人乍舌。一个有关大众品牌豪华汽车的战略布局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6.
刘恒涛 《创业家》2011,(2):111-113
每年的12月,扎克伯格和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都要出门旅游,2010年,他们把目的地定在了中国。中国,对扎克伯格有着特殊的意味,不仅仅因为他有一个华裔女友,这里还有全世界最多的网络用户.扎克伯格也深知这块市场绕不过去,“如果将中国这十几亿人口排除在外,那又怎么称得上将世界联系起来呢?”他每天用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5年来,汽车是最让观察家大跌眼镜的一个行业:它非但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反而在WTO的激活作用下发展迅猛,一举跃升到汽车制造业第三大国的位置。更出乎意料的是,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这让很多人惊呼:中国汽车海外拓疆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的张小虞却说,中国汽车出口才刚刚起步,汽车企业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冲到了最前面,像奇瑞、吉利等等,他们披荆斩棘,义无返顾。可以想象,跟随他们的,将是蓄势待发的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8.
《商场现代化》2004,(2):15-16
<正> 2003年已结束。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工业在200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国产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1.3%,达392万辆,有人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跻身世界四大汽车市场之列。 盘点这一年,本报《汽车杂志》认为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10大现象值得引起业界关注。因为这十大现象凸显出今年以及未来若干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推出“3.15特别专刊”报道,将关注点确定在汽车行业服务方面,旨在深度挖掘在汽车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让广大读者、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和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有让消费者信赖的服务品牌。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和低迷之后,对于鏖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车企来说,2012年的“服务战”愈加关键。《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着眼于汽车服务领域,力求打造每年一度的汽车服务盘点盛事,形成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行业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吸引的不只是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在知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一向默默无闻的印度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也在谋划撬开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大门,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日前,塔塔汽车公司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