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理念、特点和趋势作一粗浅探讨。一、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趋势做一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禹 《中国质量》2004,(11):11-11
本刊讯 9月28日,中国质量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颁奖大会的同时,还召开了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表彰交流大会。大会对海尔集团公司等126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予以了表彰,并对连续三年获得此称号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授予了“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并向上述企业颁发了奖杯及证书(受表彰企业名单详见本期第45~46页)。  相似文献   

4.
<正>有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它们应如何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呢?我们一起回顾20世纪的日本、美国和我国企业是如何做的。日本企业:将质量做到极致20世纪50年代初,大多数日本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其生产的产品是“低劣”“山寨”的代名词,整个工业界信心全无。由戴明点燃的日本质量革命,引导日本企业全面开启了质量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9月20日,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广西玉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浙江移动等10家企业捧走了10块分量最重的奖牌。“全国质量管理奖”是目前我国对实施卓越管理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质最、经济、社会效益型的企业或组织所  相似文献   

6.
郭萍 《现代企业》2004,(10):8-9
“世界级企业”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欧美企业在学习和吸取日本企业在生产和制造方面的经验的同时,开始对企业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并通过组织流程再造和建立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以重塑核心竞争力。另外,经济全球化还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全球标准,例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EC800国际标准等,对确立世界同一性评价体系提供了平台,间接推动了“世界级企业”这一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嘉陵集团公司自1979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已走过20年历程。20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全面质量管理由试点。普及到深化,员工质量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上升,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嘉陵”品牌全国家喻户晓,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综合实力居同行业领先地位。荣获“中国摩托车之王”。“国家一级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对公司生产的各型摩托车实施质量监督抽查,其检测结果均为优等品水平,JH70。JH125等型号发动机经天津摩…  相似文献   

8.
《质量春秋》2006,(2):F0003-F0003
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管理效益型和科技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专业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围绕为电气装备行业配套的发展方向,按照市场需求加速了”新、优、特”产品开发,在抓好企业经济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将质量管理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1994年初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天津市用户满意企业、用户满意产品称号,1999年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2002年公司被评为天津市质量效益型企业,2003年荣获天津市质量管理奖。  相似文献   

9.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硅钢片厂(以下简称硅钢厂)是新中国引进的第一代冷轧硅钢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厂。上世纪70年代末投产以来,我厂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效益型”经营理念.建立了近百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80年代末,硅钢厂荣获了我国企业管理最高奖——国家质量管理奖。  相似文献   

10.
对华人家庭企业走向现代管理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华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国际管理学界的注意焦点也开始从日本企业转向华人企业。1997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正式成立了“全球华人企业研究中心”,更是在全国各地企业界和工商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