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其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梳理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源于知识产权、法律和出质企业本身三个方面的风险,列举了各方面风险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识别并进一步衡量企业风险提供帮助,对其进行风险规避以及更好促进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缓解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高于传统贷款业务,识别和控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这项业务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知识产权自身风险、知识产权评估风险等角度构建知识产权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质押贷款风险系数;其次,选取借款人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以确定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并根据质押贷款风险系数计算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度;最后,本文以A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质押贷款风险系数的风险度模型,能够较为有效地评估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莹  宋跃晋 《金融与经济》2012,(7):54-56,86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现代融资工具,能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从构建风险控制体系方面进行一些思考,以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现代融资工具,能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从构建风险控制体系方面做一些思考,以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入金融信贷领域,对提高知识产权利用率,鼓励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创新,加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我国来说,法规政策的不完善,评估、登记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价值及权属关系不稳定等多种原因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望而却步。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风险补偿体系及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等建议,对完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这条新的融资途径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本文在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中小企业质押融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企业、银行、中介机构、政府层面切入,指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科技型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渠道.商业银行开展此业务的风险防范手段包括设置贷款申请条件和授信条件,引入外部中介机构,实施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及与其它风险缓释工具相结合等方式.商业银行仍面临估值、处置变现和法律等方面的固有风险以及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不活跃、质押登记不规范、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等外部障碍.应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管控能力,为知识产权退出变现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银行股份质押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众多的融资方式中,股份质押贷款是一种新兴且潜力巨大的融资方式。所谓股份质押贷款是指银行以企业持有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为质押保证而向企业提供的贷款。但是由于目前此类融资业务操作不普遍,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政策空子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不愿接受此种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国家积极推进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然而,实践中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却遭遇到种种障碍。银行作为接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主体,是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实施面临的障碍原因和业务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玉庚 《中国外汇》2015,(16):40-41
银行应在有效识别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科学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健地开展外保内贷业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境内融资成本高于境外,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跨境融资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银行推出的"内保外贷"、"内保外债"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然而近期市场风向出现了变化,向商业银行咨询外保内贷业务的境内企业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投贷联动"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既契合科创型企业融资特点,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本文介绍美国硅谷银行、英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贷业务国际经验,分析当前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模式和机制,梳理投贷联动业务风险点,并提出推进投贷联动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方式,是一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大、外部环境不完善等阻碍因素,提出了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性保险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担保机构的作用、引入专业的中介机构等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的模式,以期对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深入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录 《新金融》2007,(7):60-63
我国《物权法》明确肯认应收账款质押,使银行业不再担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法律瑕疵。但由于《物权法》规定较少且简略,缺乏操作性,加之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给银行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带来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应收账款及其质押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的十二种风险,并从法律和银行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建议或措施。本文还指出,在当前法律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贷款银行更应从强化贷前调查、发挥合同约定和完善贷后管理三个方面去防范此类贷款业务风险。律师界在推动法律完善、帮助银行约定风险防范条款上,要发挥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青岛港融资骗贷案”监管风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 《青海金融》2014,(10):34-35
“青岛港融资骗贷案”的核心是贸易商勾结仓储公司,通过出具重复的或虚假的仓单在不同银行办理融资质押,在贸易商资金链断裂后大量风险得以暴露.研究“青岛港融资骗贷案”的成因及暴露的金融监管漏洞,对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在长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中形成的市场主导模式、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以及政府行政命令模式进行归纳与比较,并将其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形成的成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单位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构建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建立科技银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家界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办银行机构、质押标的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银行风险防控难度大、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应建立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合理管理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额度,严格监控专用账户资金,加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宣传,积极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知识产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发展经济的关键手段,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资产评估是其中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重要步骤.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开展,有利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如何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是评估行业的难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方丽 《现代金融》2013,(11):46-47
近些年,各家银行纷纷加强对中小企业、新兴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投入,农行江苏分行也不例外,依托大力发展科技银行的契机,给予科技企业及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本文即对上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研究,从业务现状分析其法律依据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着重从质押登记环节、合同文本及制度完善角度来提出实务操作上的法律指导,为经营行办理此类业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出台多个政策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经逐步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银行业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但依然存在质押登记难、质押评估难、质押处置难、质押风险防范难、办理费用较高、商标专用权关联质押和登记到期自动失效的规定不利于续贷和风控、总行信贷规定制约基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从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交易、评估、风险补偿等方面加强建设,推动基层银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苏芳芳 《中国外汇》2015,(20):32-34
要防止重复融资情况的发生,需要各家银行共同努力,规范业务操作,在满足企业正常融资需求的同时,规避潜在业务风险。重复融资开始进入监管部门的监管范畴,源于大宗商品的大额贸易融资。大宗商品贸易商利用银行间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管理不到位等缺陷,在不同银行间或通过重复质押进行重复融资,或通过重复贸易背景重复融资,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当然重复融资不仅仅存在于大宗商品贸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