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Michael C.Jensen(1986)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和收购》中,将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定义为:企业的现金流量中在满足了以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后净现值大于0的所有项目所需的资金之后的那部分剩余现金流量。同时他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理论,即:股东应当通过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政策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黄建洪 《开放潮》2005,(11):62-62
Michael C.Jensen(1986)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和收购》中,将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定义为:企业的现金流量中在满足了以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后净现值大于0的所有项目所需的资金之后的那部分剩余现金流量。同时他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理论,即:股东应当通过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政策的设计来减少经营者手中可自由支配的自由现金流,从而实现监督经营者和提高组织效率的“控制假设”效应。  相似文献   

3.
经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詹森和梅克林的企业理论评介费方域詹森和梅克林1976年发表的《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是一篇影响很大的经典著述。它吸收了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融资理论的近期成果,将它们的要素揉合在一起,提出了企...  相似文献   

4.
基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本文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股利政策角度考察了管理层薪酬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投资支出;同时,管理层薪酬能够促使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回给股东。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提高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现金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现金流量与代理成本是如何影响公司业绩的。在对高铁概念股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本研究取得了支持代理成本理论的证据,即代理成本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与此相反的是,本研究发现FCF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研究没有得到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2010年具有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分析发现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均是影响股权代理成本的重要因素,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负相关;次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与股权代理成本正相关;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制衡度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朱嫣 《中国经贸》2009,(16):135-135
本文从代理成本理论出发,对代理成本理论的产生发展做了简要回顾。“自由现金流假说”有关代理成本问题的成因、代理成本的组成以及降低代理成本的策略引起了学术界大量的研究,詹森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之一,建立在代理成本研究的基础上,是对代理理论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股权结构对公司SEO股价效应的影响——出发,对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的这种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更低,公司在发布SEO公告时引起的股价负效应也最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詹森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概念,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同时,自由现金流量又与会计学的现金流量有联系又存在差异,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和会计现金流量的分析,从而得出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企业股利政策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当的股利政策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本文分析了企业的发展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每一发展阶段企业获取的自由现金流量不同,因此应制订不同的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1.
段军山 《科学决策》2009,(10):63-6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司持有自由现金流量是会产生代理成本的,而管理层持股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因为管理者为私人利益“滥用”自由现金也将承担部分损失。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9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均值差异和回归分析后发现:管理层持股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太低、经理市场不发达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实证结果还为自由现金流量的“负债控制效应”假说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考核指标由单纯财务指标向综合型财务指标的迈进,自由现金流量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上市公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建样本,对经营者自由现金流量与随意性支出和企业业绩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业绩正相关,自由现金流量状况越好的企业发生随意性支出的可能性越大,虽然随意性支出短期难以察觉但是随意性支出最终会降低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从其提出、定义及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评述,运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中所存在的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是收购企业价值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收购企业会承担更大的代理风险?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生于2001-2005年共301家收购企业在并购前后企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对并购活动中经理人代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凡是容易引发代理问题的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较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型的企业规模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性质。而在并购前企业高的负债水平、经理人对本企业的高持股比例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从而提高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本文为企业外部投资者监督、控制经理人不合理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目前理论比较成熟的方法,但该模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建议对该模型的假设条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扩大该模型的适用性;全面考虑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运用期望现金流量法动态反映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所难免,对于此种关系研究也相应层出不穷,组织理论认为,企业中存在着三种代理关系:(1)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企业与非投资的利害关系人(如雇员、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企业系列契约理论,将“委托人一代理人”的关系视为一种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通过契约结合在一起,而又假设契约的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理性的经济人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特别是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由于效用函数可能不完全一致而产生了某种冲突,这种冲突便是代理冲突。又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受托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分散的知识最早是由哈耶克在1945年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一文中提出并应用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中的。詹森和麦克林(1992)将分散的知识用于分析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分配问题,并提出了总组织成本最小化的决策模型。Minkler(1993)在研究企业的"知识型"员工问题时的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效应的发挥随着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所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呈曲线关系。企业持有现金流量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但是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会对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