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条极其重要的论断,它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发展,也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全体成员的行动指南.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予以践行.那么,怎样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怎样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良好风气?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奖惩保障机制,以形成学好人、争做好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正>一、深刻领会服务的真正内涵,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人民警察必须时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公安机关的宗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标准。(一)"服务"是人民警察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干警真正要从内涵上来理解"服务"。应该说,"服  相似文献   

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警示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我们党在实践中始终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需要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这一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对党执行群众路线提出来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既真正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提高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历史一再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法宝。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强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因此,国有企业肩负着巩固党  相似文献   

5.
<正>群众观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因此,群众观的重要性在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群众观是基层党支部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历史赋予我们不能忽视的政治观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科学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中去,努力做好党委办公厅(室)的"三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建立 《活力》2012,(21):83-83
一、要做到"四有"、"三贴近",必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党的各级组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个大前提,首先指明了服务的主题和服务对象,服务必须客观公正、全面.我们执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8.
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形势下,如何把党的群众路线当做一面镜子来"正"思想政治工作的"衣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便作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一、"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她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解放劳苦大众,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倡导和践行的“马上就办”工作理念,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总结研究“马上就办”的实践,学习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很有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人民服务》发表49周年,由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发起主办的"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大型研讨会年前在京举行。来自企业界、理论界、新闻界及有关方面人士两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大会由本次活动策划者管益忻主持。与会者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贯遵循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无往不胜的法宝,我们的党正是靠这面旗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这面旗帜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新旧体制转轨的同时,我们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也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一起"枯枝夺命"案,提出了一个问题:市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问题。过去,由于市政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因而更强调"管",这一强调,使服务的意识弱化了。其实,我们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管好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就是要对老百姓高度负责,不能让任何疏漏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3.
村支书的榜样、共产党人的楷模、发展乡镇企业的带头人--史来贺,原任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党支部书记51年.其"实干在前、吃苦在前、吃亏在前"的思想和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为民办事、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虚无主义者因何美化历史人物 第一,从根本上来说是西方势力的分化和渗透,妄图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阴谋,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一直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意识上有根本区别的,在利益一致时会合作,但他们从来不放弃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企图将我们"西化".美化争议性或反面人物,"重新解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造成思维混乱,甚至会使人怀疑本国的历史,动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们宣传的思想与理论.就拿"颜色革命"来说,政权的更迭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支持哪个政权上台,跟他们的利益有着根本的联系.但是,人民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人民作为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却成了牺牲品.过分的相信"西化"言论,只会让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民族自信,那将是最可怕的后果.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所面临的国际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才能在"西化"的逆流中站稳脚跟,挺直胸膛.  相似文献   

16.
宋继文 《质量跟踪》2003,14(8):45-45
一是要抓教育引导.要通过经常性的"三个代表"、职业道德、廉政勤政、党风党纪教育使执法人员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自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时,一连用了十个"更"字。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来稿摘登     
"为人民服务"不能丢重庆市机械局王朝中撰文提出: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是最高宗旨。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党就和其他的政党包括其他共产党没有什么区别,也就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因此,《决议》理所当然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提出来,也正是从我们党的宗旨考虑出发提出的。提得及时,提得英明,提得响亮,使社会主义道德建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做了深刻阐述.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段论述是为全党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时刻遵循并以此作为约束行为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因此,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作用,通过"红色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对更好地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