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巧艳 《发展》2008,(1):53-54
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常重视农民工培训,把农民工培训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来抓。为此,专门出台了农民工培训规划,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目前,全省农民工培训基地达到2665个,  相似文献   

2.
快讯     
《中国经济快讯》2007,(3):56-56
猫扑网策划“网络春晚”;第六届中国改革人物揭晓;深圳启用内地首条社区自行车专用道;大九寨冰瀑旅游节“绚丽”开幕;“吉卡”专门服务农民工。  相似文献   

3.
快讯     
《中国经济周刊》2007,(3):56-56
猫扑网策划“网络春晚”;第六届中国改革人物揭晓;深圳启用内地首条社区自行车专用道;大九寨冰瀑旅游节“绚丽”开幕;“吉卡”专门服务农民工。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枣阳市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多,不少农民工因为司法程序繁琐、无力聘请律师,而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市总工会与市法院协商,2006年3月成立了“农民工维权法庭”,专门受理农民工的侵权案件。该市还规定,对纳入“农民工法庭”的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减免诉讼费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波  熊中楷 《改革与战略》2010,26(8):100-102,112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好办法。政府引导农民工创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而不“鼓动”;应注意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应长期重视农民工创业,防止新创企业短期内倒闭。农民工创业要充分调研市场,防范市场风险;慎重选择项目,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要量力而行,争取家庭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以往专门对跨地区就业农村劳动力实行的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将被废止,农民工进城不再办“流动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将坚决清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并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劳动力市场集中整治,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7.
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各级政府都下了大力气来抓“清欠”工作。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法制,规范市场;二要转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三要大力发展专业劳务公司。  相似文献   

8.
近日,农五师工程团飞龙公司在承建的工程团房产开发1#高层住宅楼项目中,对现场施工的56名农民工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农五师工程团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坚持“四个突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四个突出”,即:突出组织关心;突出权益保障;突出劳动保护和技能教育;突出生活关爱。该团一直把关心农民工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民工问题主要面临四个“难”:一是进城难;二是讨薪难;三是保障难;四是子女读书难。 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媒体报道的两条追欠的消息让人关注。一条消息是温家宝总理为广州民工讨薪遭殴打作批示,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南方都市报》11月11日);另一条消息是安徽师范大学网站的主页上专门设立了“学生欠费最新名单”,让近6000名欠费学生被网上曝光集体展览。(《新周报》11月11日)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28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确定为“重庆农民工日”。今后每年的这一天,重庆将对农民工问题进行政策研讨、舆论宣传工作,并开展为农民工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山东寿光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工会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了工资支付监控体系,先后制订了规章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防范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门用于应对突发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近日,该公司领导带领人事劳资部和财审部有关人员对公司基层单位和所有项目部的农民工工资监控体系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布市、县及公司清欠机构投诉举报电话和农民工工资维权须知,维护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9,(5):22-2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对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瞄准”率”不高,导致这一惠民政策常常遭到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冷落:农民工觉得培训内容“用不上”,而用人单位觉得农民工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区别不大”,还是不能真正满足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输入地的企业联系,更多地从市场用工需求出发,结合农民工个人意愿,开展培训服务,使返乡农民工的培训真正成为他们个人更好发展的充电期,而不是仅仅为了让这些返乡农民工有一个地方呆着,不闹事儿。  相似文献   

14.
日前,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以“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八个一工程。这“八个一”包括:一是主要领导要亲自参加一次“农民工夜校”授课活动;二是项目经理要亲自参与一次最关键施工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及操作交底;三是单位领导要组织一次学习温家宝总理签发的“493号令”;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次特殊的记者调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到了严重“创伤”,接踵而来的企业倒闭、裁员或放假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或提前回家,金融风暴吹乱了他们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对于冬春之交的中国农民工而言,显得格外冷。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状况,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今年,处理好待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今年各级政府的新挑战。农民工求职的“成本”与政府的管理“成本”双增高,都在经历着阵痛。于是,自上而下都在行动,农民工返乡人数和就业记录数据从农村到省都要定期层层报告到北京;中国官方的研究机构陆续发布关注农民工就业报告;各地方政府开始出钱为农民工集体办班培训。开始为农民工的生存技能着急……。那么,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地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针对目前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牛年春节过后奔赴湖南、重庆、河南、江西、安徽、四川等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就农民工就业现状以及各地政府采取的举措进行深入采访、调研。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了珠江三角洲,一直和中国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密不可分的珠三角遭到了农民工的“集体背叛”。“民工荒”给农民工的工作境遇和行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06年7~8月,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蔡禾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市场、制度和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该地区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用确凿的数据呈现出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李霞  王辉 《乡镇经济》2006,(11):38-40,64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性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现有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都不能够覆盖农民工群体,也缺乏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十分必要。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坚持权利平等,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把握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实行分层分类保障;针对分层分类保障的实际,做好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一些地方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认识还很不够。有的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小打小闹”,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有的认为还没有到引导农民工回乡这个阶段,现在提这个问题为时过早;有的认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与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有矛盾。然而事实上,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家乡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吴丽文 《魅力中国》2011,(14):142-142
“民工荒”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在广东省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造成“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薪酬问题却是最主要,也是农民工群体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就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薪酬现状以及农民工薪酬的“供需矛盾”做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巢湖市农民工在打工生活中有三盼:一盼尽早得到用工信息,盼望政府为农民提供用工信息,让他们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前往城市、企业和工种,避免在找工作时劳命伤财,防止在外受骗上当;二盼学到打工技术,盼望政府组织外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不要摆花架子,要注重效管用;三盼老板不再欠薪,盼望家乡政府和用工地政府能联手治理“欠薪”,全额兑现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