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认为1983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但在那时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与实验电影结缘。那一年,北海道近代美术馆邀请日本实验电影的重要人物川中伸啓(KAWANAKA  相似文献   

2.
马然 《致富之友》2011,(5):90-98
导言我在本论文中以"都市一代"(Urban Generation)而非"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来指称中国大陆自九十年代初发展至今依然勃兴的独立电影运动。在这场电影运动兴起之际,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经历社会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去疆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剧变,呈现出"后社会主义"(postsocialist)与全球化互相融合、撞击的现代化图景。本文并不试图简单地界定或规范"电影节电影"的概念,这个名词会被当作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二十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同时,对"电影节电影"的分析也必须考虑到意识形态刻板印象(ideological stereotypes)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3.
我个人将台湾实验电影的发展分成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有许多并行与重迭的部份,大部分也都持续地在进行发生中,分成几个阶段来讨论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种不同的电影面向影响着台湾实验电影的现  相似文献   

4.
谈到香港实验电影与录像,近年已较少人用实验,较多用独立这个词语来形容,分别可能在于实验大多是关于形式,独立多指向主题与精神。形容词的变异显示了近年焦点的转移,大气候  相似文献   

5.
现象工作室     
时间:2009年3月15日地点:栗宪庭电影基金办公室董冰峰:现象工作室是从哪年开始活动的?朱日坤:2001年,我们三个……董冰峰:01年独立映像节的时候,你们已经开始活动了吗?朱日坤:没有,当时就没有什么活动。2001年主要是我们自己有一些很小圈子的  相似文献   

6.
此文是关于我何以进入创作艺术电影的世界。这个想法源自于我遇见了一些亚洲人,他们像我自己一样着迷于实验电影史,并受到启发而开始创作自己的电影作品。对我来说,这可真是一趟孤单的旅程。从我决定开始创作电影开始,一路连连遇到机遇和巧合——加上偶然的关键步骤,让我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和认知"当代电影","当代电影"和"传统电影"又有何区分和不同?我想说的"当代电影",是近二十年或更晚近些时期电影发展中的某些不确定形态、风格的"电影",甚至是"非电影",尤其在科技、媒材巨变的时代潮流中影像艺术的变化与发展。当然,谈论"当代电影",也不应局限在传统概念、工业生产和传播模式下的电影后单纯的历史演变,而可以连接到同艺术历史中的某些电影创作、影像艺术实践的观念、思潮相连接(如60年代的录像艺术、70和80年代的实验电影和延展电影等)。可以看到的是,1990年代以来,电影全面进入博物馆,则真正改写了关于"当代电影"的论述和形态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陈韵  张经纬 《致富之友》2011,(11):72-75
魔灯基金会(Magic Lantern Foundation)魔灯基金会于1989年作为媒体行动团队成立,其目标在于使用沟通工具来促进人权,并使边缘化人群为他们面临的问题发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视觉影像媒体(尤其是影像)作为促成社会议题的了解,并开展讨论、辩论的重要性魔灯的目标在于通过为印度及国外的独立电影提供更多制作、推广、发行、展览渠道,扩展独立电影的受众与可能性魔灯基金会是此次"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西天中土2011)的印度合作方(http://magiclanternfoundation org/)  相似文献   

9.
杜阿梅 《致富之友》2011,(3):101-103
本期的"观点"选择了前真实电影节主席杜阿梅女士于2009年撰写的一篇关于独立导演黄文海的评论文章,文章以透彻的视角、清晰的思路回顾并分析了黄文海于09年之前的作品及创作历程,在从怀斯曼式的纪录电影风格朝更为自由的影片形式的转变历程中,黄文海持续地关注着生活在中国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群,形成了一个导演对"当下"中国的独特思考与观察,并逐渐找到自己的"个人独立"。黄文海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带有"作者性"的美学意义上的"独立"而非仅仅是与体制相对的"独立"是作者杜阿梅更为重视的品质。杜阿梅由此延伸到对传统西方视点下对中国独立电影及其独立性看法的反思,在杜看来,中国的纪录片和独立电影已经到了可以被纳入西方电影制作的评论体系和美学探讨之中的时候,而不应仅仅被放在一个"‘专门化’的放映循环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当我沉溺于纪录片创作的时候,我常常感受到思考的快乐。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拍摄水俣的电影。我说:这是因为水俣病让我不断地思考。这不是一句戏言。不论是采访水俣还是采访阿富汗,那些突发性的事件,常常打乱我们最初的拍摄计划。而这些,正是现实的活力和纪录片的乐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刘小东老师其实和中国电影的关系非常地紧密,有很多导演都拍摄过与你有关的作品,这次和侯孝贤的合作您有什么感受?刘小东:侯导比较老道,所以跟他拍戏很舒服,他的团队,导演那么年轻,从来不露脸,他非常含蓄。姚宏易跟大家露个脸行吗?我觉得他们这些人的品质太好,所以我也没得说,非常舒服,有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诗秀 《浙江林业》2014,(12):42-43
电影边城——芙蓉镇说很多人到芙蓉镇是为了一尝米豆腐的风味,这话并不夸张。本名王村的芙蓉镇因电影《芙蓉镇》而名满湘西。电影《芙蓉镇》叙述的是米豆腐女主人胡玉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悲惨故事。吸引我的不是表现反思及伤痕文学的剧情,而是芙蓉镇迷人的韵味。胡玉音与秦书田两人被罚扫街赎罪,清晨就得出门。微曦中的芙蓉镇笼罩在迷蒙的薄雾中,石板路上亮着露水反射的天光,静静的古街,布满沧桑的屋宇,只有刷刷的扫地声划过,芙蓉镇洋溢着一份宁静清幽的气息,像世外桃源般迷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独立电影人,皮特·里克提早期纪录片和实验电影与一些著名艺术家、音乐家有关,其中有两位瑞士的观念艺术家罗曼·塞纳(Roman Signer)、罗伯特·穆斯兰(Norbert Mslang),瑞士的实验音乐家弗雷迪·斯特德(Fredy Studer)、韩裔录像艺术家白南准(Nam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印象     
严潇潇 《致富之友》2011,(1):106-107
倘若记忆无误,在北京之外的独立电影活动,安上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名号的,便只有南京的"中国独立电影年度展"(简称CIFF)了。迄今的七届中笔者只是在近三年内实地观摩了两次,算不得熟稔,倒是在往来间发觉,或参展办展、或谈笑风生的,也有许多是熟人,再不熟的,面容或名字也都不陌生。当互为新老朋友的业内人士再次聚集一堂时,能够进发出何样的火花,越来越让人产生好奇。  相似文献   

15.
皮特·里克提,他是瑞士电影中心推荐的五个愿意到草场地工作站做工作坊的瑞士电影人之一。皮特·里克提追求深度表达、自由、随意的镜头画面和严谨、非常有层次的影片结构,令所有人着迷。这是极具影像专业水准,但完全追求个人自由表达的影像作品。在当下纪录片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X光的代名词时,皮特的作品体现了离开大命题的个人表达的自由,同时也让人领悟到,今天时代里个人问题和遭遇依然是最具体最难解决的麻烦。所谓深度表达也还是人的问题。我在邮件里和皮特交流时说,我喜欢他的这种个人影像方式作品,他回答说,他愿意说自己的作品是影像随笔。这个专辑介绍的是皮特·里克提在草场地工作站今年交叉活动中放映的五部电影作品,以及相关他的作品评介。非常高兴皮特专门为这个专辑撰写的文章,这是他在结束草场地工作站的工作坊和放映活动回到瑞士后写的。在此也特别感谢宋田的英文翻译和许评修的德语翻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湄公河行动》正在上映,反响热烈,但光环之下,人们很容易忽视这部电影开创性意义。可以说,这部电影开创了中国大陆电影暴力动作片的先河,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先例,为未来中国大陆电影的发展铺平道路,其背后的电影文化战略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时间:2009年3月15日地点:栗宪庭电影基金办公室左靖:请介绍下栗宪庭电影基金。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如果要研究栗宪庭这个人的话,我觉得他设立栗宪庭电影基金表明了他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他以前在当代艺术这个圈子里边获得他的名声和地位,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瑞士电影中心的介绍,我被吴文光和他的伴侣、舞蹈家文慧邀请到草场地工作站及舞蹈生活工作室,在9月24日至10月12日举办的交叉项目中放映我的影片并主持为期5天的青年纪录片作者工作坊。吴从众多的申请者中挑选了10位来自中国各地的作者,在放映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问题:“不用担心。”关于竞选:“这是我一生中最难的一次抉择,除了1978年我鼓起勇气用脱毛膏的那一次。”关于政治独立:“你们知道,我无需向任何人要钱,我自己有很多钱。”关于枪支控制:“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并不是每天拿着枪跑来跑去,那只是电影镜头罢了。在现实生活中,我支持枪支控制,我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关于家庭:“我很看重家庭,很喜欢孩子。在我眼中,孩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考虑国家的未来时,孩子是最重要的。”关于堕胎:“女人们应该自己做决定,到底想用自己的身体做什么?”关于做明星还是政治家:“参加竞选是…  相似文献   

20.
泥巴 《致富之友》2011,(3):98-100
05年《帝国》杂志评选出50部最佳独立电影中的10部:1.《落水狗》、2.《死亡幻觉》、3.《魔鬼终结者》、4.《疯狂店员》、5.《万世魔星》、6.《活死人之夜》、7.《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