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巍 《辽宁经济》2020,(1):52-53
本文选取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实际汇率、我国实际收入、我国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等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反J曲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对外贸易的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即不会引起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存在时滞效应,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存在“反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改变单向升值趋势而出现贬值情况,之前我国人民币升值过程并未出现传统理论认为的减少贸易顺差的结果,如何正确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可能结果,对于当前判断理论预期可靠性和制定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非对称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误差校正方法,在拒绝升值和贬值贸易效应的"对称性"假设下,利用中国与1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季度数据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和贬值与双边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非对称性检验模型相比对称性检验模型提供了更多信息,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短期贸易效应说明需要在不对称效应检验下进行预判和制定相应政策,以避免短期内的单方向变化及其重叠累积现象;中国在与12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存在长期不对称效应,而且非对称性检验模型还提供了比对称性检验模型更多的支持"J曲线"的证据,特定贸易效应关系对于我国制定审慎贸易和汇率政策至关重要,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可能出现恶化中国贸易收支而改善美国贸易收支的情况,鉴于中美贸易巨大规模的影响力,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与美国双边贸易的复杂变化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关于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效果还反映,中国倾向于以进口替代支持国内生产发展模式,这说明各个贸易伙伴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与其双边贸易平衡关系的影响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巨大的压力下,运用最新数据资料对J曲线效应进行检验对我国制定汇率政策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的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07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季度数据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口贸易不存在J曲线效应,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4.
饶正洪 《特区经济》2010,(11):37-38
本文首先阐述人民币存在的升值压力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现状,在指出传统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实证研究存在忽略贬值的"J曲线效应"缺陷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将对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给出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货币及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兰  常韫 《中国经贸》2014,(11):149-150
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因此如何应对升值压力带来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J曲线效应出发,探究我国对外贸易的反J曲线效应,并结合对我国近几年外贸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意在为我国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系列的贸易效应。文章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贸易条件、贸易结构以及外贸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汇率改革给我国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单向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某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货币贬值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本文利用对数现线性模型分析宏观数据,初步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提出规避汇率升值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相关性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二者具有正的相关关系。因此,在短期内想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减少对华出口管制,维护自由贸易才是美国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汇率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会因相应的升值预期变化而抵消,所以在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的条件下,单纯的升值并不能平衡贸易收支。汇率预期受升值压力影响,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是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循环:中美贸易顺差增加升值压力,升值压力加强升值预期,升值预期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者们偏重于从中国总体、地区或国别视角考察人民币汇率、FDI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较少从行业层面上对其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制造业行业视角,采用有界协整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人民币汇率、FDI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FDI与贸易收支关系在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收支,而从长期看,则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FDI增加均有助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改善其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11.
As one of largest export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large amount of trade surpluses for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a growing criticism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manipulation of Chinese Yuan (RMB) exchange rat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ile China implemented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policy in July 2005,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currency is undervalued remains as a debatable issu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by focusing on individual trading partners, this paper tests the short-run J-Curve hypothesis and long-run trade balance effect of real exchange rate between China and its eighteen major trading partners using a panel dataset over the 2005–2009 period. We adopt the methodologies of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 fully modified OLS for heterogeneous cointegrated panel (panel FMOLS) and panel error correction model (panel ECM) to investigate the above examination. Our empirical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inverted J-curve hypothesis between China and its trading partners. However, we find that a real appreciation of RMB has a decreasing long-run effect on China's trade balance in only three of the eighteen trading partners, while it has an increasing long-run effect in five of the eighteen trading partners. These mixed findings, therefore, lead to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real appreciation of RMB has no overall long-run impact on China's trade balance.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升级:一个实证分析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改革与战略》2010,26(1):70-73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自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加工贸易顺差,利用M~L条件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关系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加工贸易商品结构的问题。由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的长期性,改善商品结构,提高商品质量以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提高市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以及企业和居民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是稳定贸易收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瑜佳 《特区经济》2010,(12):77-79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对不同汇率制度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汇改前,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均与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汇改后的出口额却与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这意味着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时尤其不能忽略不同汇率制度环境的影响,所反映的政策含义表明政府当局在制定汇率制度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引起对我国出口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可以从宏观、微观和金融市场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汇率改革能够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对减少贸易失衡和调整国际收支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由于持续的升值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入,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从微观层面看.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等行业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冲击,非贸易品部门则受益于人民币升值,FDI 投资区位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转变过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从市场层面看,更大的汇率弹性使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外汇风险上升,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和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还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并影响社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着眼点,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依归,正确分析、评估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既要看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王仁祥 《特区经济》2007,219(4):61-63
2006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许多学者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关系。对于这种货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升值的特殊情况已不能单纯的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解释了。另外,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也不能简单地和汇率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对内疏导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倾向,对外平衡贸易收支,化解短期升值压力,才能改善人民币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迅速升值,而之后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不降反增;同时,出口退税迅速增加。为解释这一复杂现象,文章用VAR模型来实证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需求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对加工贸易收支贡献最大的是加工贸易需求,其次是出口退税和汇率;人民币贬值和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收支均有J-curve效应,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进口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出口的正向促进效应,进而导致加工贸易收支恶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有限,但会降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进口对出口退税的过度敏感,提示中国政府要防止出口退税骗税和出口商品香港一日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赵丽 《特区经济》2011,(6):65-6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的关键议题,美国一直指责人民币被人为地低估了。然而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小幅升值,而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却不降反升,这说明了压迫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造成中、美之间贸易差额的根源在于两国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