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锋 《河南经济》2002,(B10):20-20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产品生产大省,粮食、肉类、油科、蔬菜等主要产品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是河南省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2.
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着眼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要求这次粮改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粮食生产和购销的新体制和在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的新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培育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繁荣粮食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确保粮食供给安全,这是粮改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以粮改为契机,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低效益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使浙江农业全面走上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是推进粮改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是否有新的增加,是衡量粮改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这也是粮改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岳阳市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种养结构调整取得了大的突破,并跳出农业。向战略性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出现了财政增收、农民增收、城市建设加快、社会保持稳定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强势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特色的工业化提速,客观上为三次产业和城乡协调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发展方向面临着新的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农业主动融入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确立城市农业新理念,对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5,(94):1-13
在农业贸易自由化日益扩大、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既定的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国内生产,适当进口国外粮食。同时,要选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积极促进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战略出发点;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议近期采取的关键政策措施: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6.
入世正极大地加快和推动我国农业和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深刻地改变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环境,日益市场化的经营环境、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有粮食企业的战略性改组都给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首先说明入世条款与农业承诺的实质,然后分析入世给我国农业和粮食流通体制以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最后是对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肖杰 《辽宁经济》2003,(6):18-18
辽宁省是我国产粮大省,2002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510万吨。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粮食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切实保护耕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镜  段生斌 《发展》2002,(1):48-50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关系我国十二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工作。正确认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WTO,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顺利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建立在对其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一)是一种战略性调整而非适应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短期变化而导致的供给方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4,(6):13-1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省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呢?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王明义。  相似文献   

13.
新千年第一个春天,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次调整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不是以往那种简单化的“多砍少赶”,治标不治本的调整,只有选准着力点,突破难题,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这次战略性调整。 一、要寻找农产品的“卖点”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山海田综合开发,成绩很大。粮食连年丰收,经济作物连年增长.畜牧业连年上升。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食用菌和茶叶的产量占全国首位,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农业发展这么快,…  相似文献   

14.
以1998年为起点,我国开始进入了以培育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时期,从此在全国范围全面拉开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改革序幕。多种迹象表明,我国已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较大的挑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如何巩固农业优势,趋利避害,应对挑战,加快农业强县建设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必须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特色,发展精品,不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领域,使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省内一流、全国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肖静 《重庆经济》2004,(3):36-3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三峡库区指(三峡重庆库区)农业结构开始逐步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但仍然不能与库区资源结构相适应,并没有真正实现三峡库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更不能满足农民增收的要求。加快  相似文献   

17.
一、统一认识,把外向型农业摆上重要位置 发展外向型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扬长避短,走特色之路、精品之路,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18.
据专家分析,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可能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因此,认真抓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刻不容媛。本仅对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的严峻形势、调整重点和政府行为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放潮》2003,(5):40-4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福建省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20.
荚群  赵霞 《乡镇经济》2002,(4):19-20
皖北地区包括淮南、蚌埠、淮北、阜阳、宿州、亳州六个市,区内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优势明显。2000年六市粮食总产248.7亿斤,棉花总产332万担,油料总产2322万担,畜禽产品总产198.5万吨,水产品总产32.7万吨,初步形成了畜牧养殖、水果、蔬菜、中药材、种子等五大主导产业,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4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皖北地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要抢抓机遇,实现加快发展。一、发展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皖北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棉、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