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自身问题,与周边国家谋求环境合作,使双方环境得到改善,这自然直接有利于自身的生态安全。而把邻国的先进经验,用于本国的环境保护上,提高本国的环境保护成效,同样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日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保护技术以及环境治理经验与教训等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中国主要应该依靠自己力量和自身努力,通过人员交往和科技合作,努力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好、解决好,使之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日本北九州市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蓬 《发展》2008,(6):55-56
北九州市是日本著名的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曾出现过环境公害问题。通过政府与民间共同合作,北九州克服了极为严重的产业公害,荣获了1990年度“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九州市经验的介绍和分析,启发读者对当前我国城市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该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发展环境、能源技术和改革社会经济系统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日本对内对外环境政策的基础。环境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与环境先进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的一个结合点。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合作的平台,积极引进环境先进国家的环保节能技术和经验,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日本气候变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日本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气候变化战略,并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层次上开展了多元化的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日本气候外交战略的形成受到国内和国际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其主要战略目标包括促进日本“政治大国化”目标的实现、加强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以及为日本环保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之一,应从日本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尽快制定和完善本国的气候变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气候危机、能源安全和局部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各国积极加快氢能源推广应用。在氢能源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靠零排放、零噪音和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步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中日两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作为先发国家的日本,具有技术先进、产业协同度高及国家战略重视等优势;而刚起步的中国,在市场需求及加氢气站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两国除了自己所面临的个性问题外,依然存在核心技术瓶颈、成本过高和市场规模尚小等共性问题。那么,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本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而面临一定困境的日本,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解决一些发展困难问题。因此,分析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及日本经验,探讨中国可向日本借鉴学习之处,以便进一步展望未来两国为解决困境探寻可能交流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总结过去50年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性,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谋求均衡发展与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协调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解决好城镇供水和工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造适宜的产业环境、优化技术路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推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际合作是日本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经验.日本政府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战略也雄心勃勃.充分借鉴日本经验,坚持官产学联盟、加快自主创新、完善产业政策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相似文献   

8.
《港口经济》2010,(9):5-8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2007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和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生态城项目的合作显示了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以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为目标,其建设模式和经验要做到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扬 《特区经济》2011,(3):228-230
近年来,反生态倾销的立场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发达国家的咄咄逼人,与其寻找诸多理由去佐证该行为的不合法,倒不如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倡导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树立环保意识,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反生态倾销壁垒,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
张宏武  时临云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03-207
环境问题可以区分为“公害型”环境问题与“扩展型”环境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日本在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要完善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和行政执法,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和制度,彻底确立“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大幅度地增加环境支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