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允价值概念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在国内会计界产生了不少影响。有的把它看作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而有的则把它与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并列,视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还有的则认为它根本不是一种计量属性。从而导致会计计量理论和实务的混乱。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允价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是对历史成本等已有的计量属性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公允价值在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适应性,但由于估计公允价值的现值技术实际上很难操作,因而公允价值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李勃 《全国商情》2010,(3):81-82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透过本次金融危机,我们能够发现公允价值计量自身存在的缺陷,因此引发了众多专家和学者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以及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坚持继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本次金融危机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未来发展和完善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的四个假设前提是主体假设、时点假设、交易环境假设和价格假设,从这四方面研究来看,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公允价值在金额确定上采用和其他计量属性相同的计算方法,但它不同于且不包含其他计量属性,是单一而非混合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理想的计量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公允价值必将与历史成本并行成为最主要的两种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理论的角度,可揭示出公允价值的本质:在现实的不完全市场中,公允价值是对真实效用价值的近似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提供可靠且相关信息的独立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在反映真实性、中立性和可证实性方面都具有优势。金融危机中受到指责的应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误操作,而非公允价值本身。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前美国次贷业务问题诱发的金融危机进行了剖析,认为在金融危机出现的特殊时期,具有“盯市”特征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适用性存在问题,并从“盯市”计量、报表附注、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要求许多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发展、定义、理论基础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旨在阐释这一新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会计在相关准则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我国具体会计准则陆续颁布施行,公允价值计量被摆到重要位置。但在2001年1月,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五项修改准则中,其主要修改方向却是尽量避免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这无疑使公允价值会计再次引起关注。本文拟就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含义与发展概况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对其所下的定义,即“指公开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和英、美、加等国,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公平交易”前提,可见,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无实质性争议。公允价值会计,即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历史背景是80年代美国2 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的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却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因此导致了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问题的激烈争论。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事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后来经过协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1年10...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其功过利钝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工具使用者以何种目的和动机以及以何种方式来使用工具。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的消费模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以及过度的金融创新、疏松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监管缺位和信托责任的丧失。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充当了"替罪羔羊",成为维护各种政治力量和强势集团既得利益的工具。澄清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认识误区,公允价值计量仍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最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顺应了国际潮流.但没有一种计量属性是尽善尽美的,公允价值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顺周期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以"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假设"为计量基础,是对历史成本计量的矫正,因此也成为一种能代表未来的计量模式。但公允价值也因其严重缺陷面对着诸多的指责,主要是指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顺周期效应,在市场经济运行活跃时会使得相关产品的价值过高估计,而市场萎靡时由于交易价格低会使得相关产品的价值过低估计。正确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真实反映出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为此,要为公允价值计量创造有利的运行环境,完善其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均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等方面均出现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的时代已经初露端倪。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当市场信息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获取足够信息时,将出现金融工具定价的困难。考虑到我国尚属于新兴和转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客观事实,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势必导致公允价值审计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地对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部分进行审计,并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公允价值审计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界和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的激烈论战。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独特的“反馈效应”是造成次贷危机的根源;会计界则认为公允价值满足了投资者需求,对金融工具而言是适当的计量属性。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体系内部,但公允价值会计的某些缺陷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对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所以,会计界应当正视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会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均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会计界盛行的计量属性。本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实质,并将其界定为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评价其优点和缺陷。鉴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我国大规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机尚未成熟,但从长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次金融危机深刻地暴露出了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缺陷,也引起公允价值会计的去留争议。对这一会计计量属性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然性、应用过程中存在不足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3个角度辨证审视,提出在对其运用应采取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公允价值脱手价计量目标的发展演变,分析了公允价值选择脱手价的原因,揭示了脱手价表象背后隐藏着的真实目的:公允价值脱手价最能恰当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不仅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采用的市场价格中的一种具体金额来源,而且符合主体利润或净资产最大化目标,因而符合财务与会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实践已经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存在重大的缺陷,它使会计计量的稳健性原则受到巨大冲击.本文从宏观、微观、市场行为、市场参与者心理等角度解析公允价值理念的意义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中的运用应当审慎.为修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宜采用"平准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遭到质疑和批评主要有: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目前资本市场不再活跃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没有适用的专门指南等。虽然有很多不足,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仍是最好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应该会被继续采用,只是为了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从会计准则和制度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