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对冲基金在英镑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获取了巨额的投机利润,同时,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致使各国都视之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对冲基金真是我们心目中的邪恶资本吗?通过对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和内部运作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对冲基金作为一种经营灵活、富于创新的有限合伙基金组织的真面目,并且指出对冲基金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了华尔街投行,也冲击了对冲基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本文认为当前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与现行美元本位制下美国货币政策外部软约束有着内在的联动关系,即外部均衡软约束的美国扩张货币政策推动了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3.
唐勇  田军伟 《资本市场》1998,(10):54-59
<正> 亚洲金融危机和对冲基金 1997年7月泰铢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却给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者带来巨大机会。这些对冲基金拥有大量资金(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拥有近两百亿美元的资本),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专门寻找各国金融市场上的缺陷,一旦发现目标,便集中力量攻击,往往获利不浅。更为可怕的是,目前每天在国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领域开放的深入,一些对冲基金十分活跃。这种基金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技术手段和灵通的投资信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货币市场上已成为一股颇具冲击能力的力量。对冲基金的疯狂炒作,是引发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而引起世人和金融界对大炒家们活动的警惕和防范。本文就有关对冲基金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议。一、对冲基金的出现、发展和种类目前只有在美国才称谓的对冲基金,又称套利基金或避险基金。它是一种为逃避…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对冲基金已经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一种快速成长的力量,并已进入主流投资行业.本文介绍了对冲基金的历史、运作原理,以及此次金融危机对对冲基金的影响,并讨论了中国引进对冲基金的可能性和引入策略,希望可以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探究东南亚金融危机导因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当人们回顾90年代初英镑危机、注目90年代末俄罗斯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动荡时,包括量子基金在内的“对冲基金”,则成为世界性的金融焦点和经济焦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宏观型对冲基金加快了策略转型和运作方式调整,表现为进一步分化为中小型化和专业化,其结构性变化是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加,大型金融机构也相继设立了机构内对冲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为了减少风险暴露,宏观型对冲基金正在寻找与各国政府意愿和金融市场走势更加协调的投资策略;这些新的变化对于各国金融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十分有利于对冲基金实施多头策略,因此,如何有序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及有效阻止对冲基金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是中国应当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汇对冲基金的避险功能对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公司意义重大。货币政策、公司管理者的激励、对外汇对冲基金的知识与运作能力是决定公司是否从事对冲活动的诸因素。外汇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仍然有其重要的避险作用。中国大陆在构建期货、期权市场和其它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同时要尽快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培育中国内地的外汇对冲基金市场。  相似文献   

9.
对冲基金属于另类投资,最早诞生于美国华尔街,当前主要流行于发达金融市场。中国在2010年批准了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交易业务,这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具备了发展对冲基金的基础。由于中国对冲基金发展较晚,国外关于此行业的研究对中国正在兴起的另类投资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对冲基金的国外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对冲基金的界定、风险与收益、影响性,尤其是对近几年最新的国外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对冲基金有平缓股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2010年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开通了证券市场两项最重要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交易,为中国发展对冲基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际对冲基金通过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逐步进入了中国金融市场,被称为中国本土对冲基金主力军的阳光私募也不断壮大起来。对中国本土对冲基金与A股市场的关系、财富管理行业与对冲基金的关系、发展本土对冲基金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使市场参与主体理解中国对冲基金的整体框架与对冲基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受到显著冲击,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并对全球实体经济形成显著的冲击,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也经历了一次十分严峻的危机洗礼。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从恐慌情绪中回复,主权财富基金可能会重新面,晦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客现分析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危机前后的一些表现,以及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总体的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新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1998年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是近年来对冲基金酿成重大系统性风险的突出案例。但在过去两年肆虐全球的次按危机和金融海啸当中,对冲基金却非问题的始作俑者,它们甚至可以说是受害者之一,因为绝大部分对冲基金在2008年均有显著的投资亏损,能从危机中赚大钱  相似文献   

13.
"热钱"进入的状况和影响目前正在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借用以指数收益推算要素敞口的方法,研究了"热钱"的典型代表———国际对冲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和资产分布。从全球对冲基金行业来看,尚不存在大规模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迹象。全球对冲基金业绩仅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较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就大中华区而言,大陆股票、香港股票和台湾股票市场是这一地区对冲基金的主要活动场所。没有发现对冲基金在行业意义上进入中国债券、期货和房地产市场的证据。文章还分析了国际对冲基金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和目前国内对对冲基金的监管现状,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探讨投资融资约束冲击的动态特性,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主义刚性价格模型,通过扩展传统的货币先行约束,引入投资的融资约束冲击。模型的动态结果很好地解释了数据中的发现。为了从理论上讨论货币政策规则应对该冲击的能力及其机理,我们分别模拟了不同参数的泰勒规则和货币供给规则,结果显示:盯住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能够较好地对冲投资融资约束冲击的负面影响。该理论结果为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次级贷危机看国际对冲基金监管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冲基金在操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场外交易,常常脱离监管的控制范围。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冲基金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从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对冲基金在美国次级贷危机中的作用,尝试对对冲基金监管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增大对冲基金的透明度,促进资金流动的有序性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对冲基金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对冲基金为研究对象,拟从对冲基金规模、区域分布、投资组合策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收益风险特征变化以及监管等几个方面,对对冲基金进行研究与分析,同时加强了我国有关对冲基金的前瞻性研究以促进我国本土对冲基金的健康发展,并对如何监管对冲基金、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以及防范对冲基金引致的各类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源于美国华尔街几大金融公司的破产。事实证明,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游走于华尔街的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美国的500强企业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投资银行业:成也萧何,败也  相似文献   

18.
翻 开 90年代国际金融的大事年表 ,人们会深刻感受到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动荡的不解之缘。 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及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有关。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动和危机的频繁出现已在全球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目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深化及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发展 ,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隐蔽。本文主要讨论短期资本与一些新概念之间的区别 ,如虚拟资本、投机资本、对冲基金、风险资本等。(一 )短期资本与对冲基金对冲基金 (HedgeFund)的创立是出于对资产进行保值避险的目的。早期的基金作为一种组合性的投资工具 ,主要采用一种所谓“市场中性”的投资策略 :在证券市场上沽空一组股票 ,以期市价回落后在低价位上购回 ;同时 ,以借入资金购买某些被低估的股票 ,通过这种多头与空头的组合来规避市场的风险 ,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最初的对冲基金的操作还是与其名称相符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当代对冲基金已突破原有的范围 ,其投资组合包括了政府债券、外汇、房地产、商品、兼并与收购等各类金融资产 ,经营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在证券市场上的套期保值 ,许多基金大量从事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 (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机下香港股票市场均是亚洲股票市场受到危机传染的媒介,因此我国在制定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政策时应考虑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控制,在传播层面上控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传染,减少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对冲基金为研究对象,拟对21世纪对冲基金体现出的新特征方面入手,对对冲基金的规模、区域分布、收益一风险特征变化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对冲基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