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外贸易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除贸易额的剧烈波动外,外贸进出口结构和外贸方向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外贸指导方针及进出口政策于此间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由于政策失误,没能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总体上看中国的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陷入停顿与倒退。  相似文献   

2.
张利娟 《中国经贸》2013,(11):36-37
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针对形势的不利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外贸增速企稳回升,进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2013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加上“稳外贸”措施成效继续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企稳回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进出口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作为外贸“晴雨表”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州交易会第112届数据也表明,进出口贸易数据不容乐观。在外贸疲软的背景下,消费拉动的作用已经超过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6,(5):51-53
中国医药外贸2005年持续发展,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进出口额达25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3%,进口额为118.5亿美元,出口额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增幅首次超过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  相似文献   

5.
周玮 《开放潮》2006,(7):21-23
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切实优化外资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进出口平衡,是当前外向型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要适应宏观政策调控实施以及外贸环境的变化,着力研究面临的焦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6.
2014年1至11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90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全年预计将达到4.27万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外贸总体上仍将是缓慢增长态势,但是转型升级将继续推进,外贸将实现更协调和可持续增长。两大因素致2014年外贸增长低于预期中国外贸总体竞争力未下降2014年中国进出口增长低于预期,除了世界经济复苏比年初预想更为缓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进口低迷甚至负增长的拖累。2014年前11个月累计,中国出口增长了5.7%,并不比预期低很多,而进口仅增长0.8%。11月当月,进口更是出现6.7%的负增长。货物贸易前11个月的顺差达到3324.8亿美元。2014年以来,进口增长始终疲  相似文献   

7.
一、进出口降幅双双收窄,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6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分别为17.7%、21.4%和13.2%。虽然外贸进出口连续八个月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其中,6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11.2%;出口环比增长7.5%:进口环比增长15.6%。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外贸状况有所好转,进口降幅明显收窄主要是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中国经济复苏引起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8.
国内     
《天津经济》2011,(3):75-76
中国2月份贸易逆差73亿美元出口增长2.4%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2011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中国2月份出现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上一次出现贸易逆差是2010年3月,当时贸易逆差为74.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图话     
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9.6%。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4.12万亿元,下降9.6%。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尽管我国外贸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叠加影响,进出口数据有所下降,但从2月份情况看,进出口值在逐旬提升,企业申报报关单量逐旬递增,进出境货运量也在增长。近期全国外贸出口出现恢复势头。”  相似文献   

10.
任珉 《中国经贸》2009,(23):60-60
2009年的中国外贸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势7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外贸形势报告(秋季版)》给出答案: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去年四季度外贸基数相对较低,今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综合各种因素,预计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外贸怎么了?4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进出口实际增长-3.7%。更令人担忧的是,在1、2月份外贸持续低迷的基础上,3月进出口增长首现"双降",出口下降9.2%,进口下降13.8%。外贸增长将大幅跌破预期?GDP增长将被严重拖累?一季度进出口数据一经公布,围绕中国外贸的各式争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受去年外贸数据虚高影响4月10日,外贸数据公布当天,针对中国经济的各种忧虑与担忧,海  相似文献   

12.
商务部外贸政策基调调整 在1月举行的2008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其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将今年中国外贸工作任务描述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优化进出口结构,更加重视扩大进口”。商务部长着重强调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中国外贸政策基调的一个重大转变,因为商务部在2007年工作报告中将削减贸易顺差列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厅经50年风雨,广交会铸就百届辉煌,浓缩了中国外贸发展、经济腾飞和对外开放的历史,同时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成为见证广东外贸发展的一面明镜。而从第101届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表明中国将走向总体开放,必将谱写对外开放新篇章。而拥有“近水楼台”便利的广东,将由此获取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广交会的转型对广东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借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东风,借助百届广交会的转型,广东再一次领风气之先,站在了扩大开放的前沿。入世5年来,广东外贸进出口值几乎每年都跨上一个新的千亿美元台阶:由入世前2001年的1764.9亿美元,至2006年已迈上5000亿美元的台阶,达到5272.3亿美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达到了24.5%。5年来,广东对外贸易驶进高速发展的轨道,近5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超过改革开放头23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从统计数字看,1995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矛盾中的增长199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1—1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45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4%;其中出口1315.3亿美元,增长28.3%;进口1136.2亿美元,增长16.3%;进出口顺差179.1亿美元。全年的外贸增长大局已定。同时,今年进出口商品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构建一个增广的VAR模型,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单个经济体宏观变量波动的影响程度而言,美国和日本GDP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要高于欧盟。美国金融市场变量冲击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了显著且复杂的影响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对外贸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在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下,外部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将为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带来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1.私营进出口企业队伍扩张已具规模。从7月1日新《外贸法》实施以来,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并取消了注册资金门槛,仅7月份一个月就有695家私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占全部获权企业的85.6%。截止到7月底,全省私营进出口企业累计6630家,占进出口企业总数的56.7%,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谢娱 《广西经济》2015,(3):30-33
近年来广西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进出口2491.1亿元,比2013年(下同)增长22.3%。与2010年进出口1202亿元相比,实现4年翻一番的不俗成就,年均增长20%。在外贸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进一步提升。2014年广西外贸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五大显著变化(一)对外需依赖程度增强:进出口增长提速,外贸依存度明显提  相似文献   

18.
外贸向下投资补上 2月,中国经济是外趋冷、内复苏。 3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月份进出口数据,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4.9%。“数据远弱于预期且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19.
李琳 《科学决策》2006,(2):54-55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伴随着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攀升,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了80%,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这已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种种的挑战。正如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所说,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把自己的市场和贸易发展命运寄托干别国,本身就是对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苏文 《港口经济》2008,(7):62-62
苏州一太仓港“区港联动、虚拟口岸”于2008年6月29日全面启动。创新的“区港联动”快速通关和“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对港口和进出口企业来说是双赢的。 苏州是外贸进出口大市,2007年进出口额占全国总量10%,也是全国3个外贸超2000亿美元的城市之一。但是在物流方面,苏州本地货源绝大多数通过上海进出口,港口的瓶颈效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通关的规模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