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通信产业给予我们惊喜和激动的同时,但也充满了变数与波动。同移动运营商的朝气蓬勃相比,固网运营商由于市场活力不够,而显得暮气十足。 相似文献
2.
3.
自从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来,移动运营商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语音方面,移动替代固话的趋势日益显露。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4年11月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表明,在本地通话方面,移动通信比重不断加大。首先从用户数来看,固定电话用户数与移动用户数的差距拉大到1677万户。 相似文献
4.
目前移动和固话市场趋于饱和以及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导致电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话音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很多运营商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另外互联网各种新技术的涌现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话音传送方面不再处于垄断地位。面对这种情况,电信运营商要生存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探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转型。近几年,中国电信提出要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联通则提出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现在电信转型的概念异常火热,这表明我国的通信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但是大家在谈论电信转型时大多停留在技术、网络与业务等企业战略的硬件层面上,过多地引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案例,而忽略了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文化和观念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企业经营的硬件是容易通过模仿得到,但要模仿企业经营的软件则相当困难.许多事实都已经证明,同一个市场,相似的战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例如当初美国零售业老大希尔斯模仿沃尔玛的战略就没有获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企业经营的软件或者说是执行,在电信行业的转型中也存在类似问题.战略转型只是企业转型的一个方面,只讨论战略转型会掩盖电信企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何在战略转型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提高运营商的执行能力以确保企业能按照既定的路线稳步前进成为固网运营商需要重视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移动在话音业务上对固网的替代趋势愈来愈明显。2003年2月,我国的移动业务总收入超过了固网,同年10月,移动用户总数超过固网用户总数,尽管移动本地通话次数还未超过固网,但通话时长已经超过固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这一超越的大国。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固网运营商如何通过战略转型,集成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整合后台支撑系统,有效抵御移动运营商的异质分流,成为固网运营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编按] 相似文献
7.
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睥照是否就万事大吉?获得移动牌照后又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移动业务呢?是做移动通信市场的跟随者?还是移动市场的挑战者?……固网运营商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新进入者,在初期不能以尚未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与竞争对手单打独斗,应当选择差异化战略避其锋芒,充分依托固网运营商在固网资源、宽带资源和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选择更加有效的市场拓展/竞争策略,从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入手,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从当前的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目标迈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并以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为指引将竞争从当前的通信领域引向更为广阔的信息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中国电信市场掀起了一场“宽带风暴”,两大固网运营商均不遗余力地发展宽带接入业务。截至2003年底,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到700万,中国网通的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到300万。从目前的形势看,2004年又将是一个宽带年,两大固网运营商都把宽带接入市场作为竞争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杀手级"应用的缺乏,使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全业务时代的市场竞争必将是客户服务的竞争。对于正在积极实施"移动化"转型的固网运营商来说,客户服务成为其在取得3G运营牌照后,获取和稳定市场份额、追赶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唯一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刚刚开始重视“转型”问题的今天,国外传统运营商几乎却渡过最初“转型”的迷茫期,他们以经营固网业务起家,目前大多为全业务运营商,适来了企业生命历程中的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2005年堪称世界电信业的“转型年”,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制定并实施各自的转型战略。而对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固定电话运营商来讲,转型更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随着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业务主体正发生历史性变化,话音业务量被移动和IP大量分流,实施以网络转型带动业务和服务的转型成为中国电信必然的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来,移动运营商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发展趋缓。2004年中国电信市场,移动运营商在用户数、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过固网运营商。据美联社报道,全球移动用户已达15亿,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全面超过固网用户。从全世界来看,移动整体超过固定或者局部取代(通话量替代和业务收入替代)固定已成为电信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固定业务已是负增长,电信消费逐渐趋于移动化。固网运营商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固话、小灵通、宽带等主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都面临着新挑战。为避免陷入困境,国内固网运营商应该尽早在逆境中寻求转变。 相似文献
13.
自1989年瑞典首先开始公布瑞典客户满意指数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检测客户满意指数,目前除了中国客户满意指数外,具有代表性的满意指数模型有瑞典客户满意指数(SCSB)、美国客户满意指数(ACSI)、欧洲客户满意指数(ECSI)。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国电信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做大做优做强,不能再靠以往传统的做法,必须探索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运营模式。当前,我国电信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企业转型,中国电信要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联通则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将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的角度,对促进我国电信企业成功转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邮政企业文化转型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新型邮政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定位,对构建新型邮政企业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工作会上,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提出,将加快创新,推进企业转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两个123”方略,从品牌、渠道、机制体制等各个层面强化转型执行力度,务实推进企业转型;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左迅生提出要采取七项措施,推进“宽带、奥运、国际化”三大战略的落实,进一步加快企业创新、转型步伐,全力打造成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中国邮政又好又快发展,文章结合企业实际,从严格把握基本点、精心打造新形象、合力拓展新思路、全力营造“家”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邮政企业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中国邮政人才队伍的现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的原因,研究并提出了邮政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以利于邮政企业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邮政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邮政用工制度的改革和业务的发展,邮政企业劳务工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生产一线的主要力量。文章分析了邮政企业劳务工管理的现状,揭示了当前邮政企业劳务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法规范管理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邮政企业资产规模庞大,闲置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如何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效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邮政企业资产闲置的现状,分析了闲置资产形成的原因,对资产盘活方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邮政处置闲置资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